民和新闻网讯(县委宣传部)从7月1日《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以来,民和县积极行动,通过“三举措”,扎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并作为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强化学习贯彻,增强思想引领。县文明办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学习贯彻<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各单位带头组织开展《条例》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相关单位也制定《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等方案。各乡镇、各单位通过组织召开学习安排部署会、中心组学习、专题会议及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举行《条例》干部理论测试、评论解读、警示教育、讲述身边发生的婚丧嫁娶的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及时部署,强化干部群众学《条例》、守《条例》、用《条例》的浓厚氛围。同时针对辖区存在的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问题,根据《条例》内容,逐一安排制定整改计划和具体措施,做到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引导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积极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践行者和宣传者,用实际行动弘扬时代新风,共建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做好《条例》宣传解读工作,其中县电视台播出新闻快报1期、新闻报道2条,民和新闻网、民和之声等政务类媒体平台累计刊发20余条,民和快讯网、民和在线、川海在线等自媒体平台累计刊发40余条。依据《条例》内容,县纪委监委下发《关于严禁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的通知》文件,县委宣传部发出《拒绝升学宴请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各位考生及家长做弘扬文明新风的推动者、实践者;编印《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宣传手册》1万册,内容涉及移风易俗“三字经”、殡葬改革就是好(三句半)等,并借助各种活动发放给居民。各乡镇、各单位利用横幅、电子屏、展板、QQ工作群、微信群平台、主题宣讲会、社会科学普及月活动等广泛宣传《条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及时总结经验,打造更多亮点。各乡镇、各单位在学习贯彻《条例》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和挖掘工作亮点,通过典型引导,形成人人学先进、做先进的浓厚氛围。深入挖掘选树宣传低价彩礼、婚丧嫁娶事宜简办或不办的典型事例,如新民乡若多村中庄社村民尹希先在家中为儿子节俭办婚礼,彩礼花了4万多元,结婚当天,喜宴精简到3桌,婚车仅安排了2辆;峡门镇康杨村村民孙来有闺女出嫁,喜宴简单,现实彩礼“打五折”只收取7万元,群众知道后不仅没有嫌弃还纷纷点赞;松树乡路家堡村三社村民李双存母亲赵玉桂因病去世,其主动遵守移风易俗规定,丧事从速从简办理,第二天就下葬了。各村(社区)通过召开动员会、村民大会、安排部署会等形式,对《条例》的学习贯彻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加强制度建设,将各村(社区)制定的“四会”制度、《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加以修订完善,确保移风易俗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截至目前,全县22个乡镇,312个行政村,15个社区已实现“一约四会”组织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