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民和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938万元,同比增长16.68%。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648万元,同比增长13.39%;房地产投资11290万元,同比增长47.2%。
一、投资运行情况
1、开工项目个数大幅增加。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投资项目,另一方面向内挖潜,对外招商引资,使投资项目大幅增加。1-3月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1个(含房地产),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个,增长24.7%。在开工项目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5000万元以下的有57个。
2、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贡献突出。一季度,全县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7653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2.7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1723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45.38%,对投资贡献较大。
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从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0540万元和25224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11.47%和27.4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6174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1.09%,三产投资远远大于一、二产业的总量,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虽然投资完成的总量不多,但占全社会完成投资总额的比重较大,增速最快。
4、基础设施投资迅速扩大。在中央扩大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的带动下,基础设施继续成为全县投资增长的一个亮点。一季度,全县基础设施投资35265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8.36%,同比增长107%。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投资10222万元,同比增长589.3%,交通运输行业投资23779万元,同比增长64.3%,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264万元,增长17%。
5、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保持高速发展。一季度,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290万元,增长47.2%,超过全社会投资增速31个百分点,比项目投资高34个百分点,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大亮点。
6、国有投资依然是拉动全社会投资的主力军。一季度,从投资注册类型看,国有投资完成56974万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61.97%,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在政府投资拉动下,全县私营个体投资完成了35564万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8.03%,私营个体投资快速增长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体现,出现了“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跟进”的喜人现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拉动增长的大项目个数少。一季度,全县101个投资项目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包括房地产)28个,仅占27.7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只有19个,仅占18.81%,包括停缓建的4个,(投资69亿元的国荣红杉,投资34亿元的銘德物流,投资2.2亿元的濮耐和投资2亿元的安泰),竣工的有2个,(投资4.36亿元的14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和投资0.67亿元的13年公租房),除去这6个项目,剩余的亿元万元以上项目只有14个,除了川大高速,其余项目剩余投资总量都不大,投资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困难较大。
2、工业投资增速下滑明显,投资比重下降。一季度,全县完成工业投资23474万元,同比下降36.38%,其中工业园区完成投资13416万元,占工业投资比重的57.15%,从目前来看,工业园区投资不能很好地支撑工业投资的增长速度。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农则不稳”。加大农业投资力度,对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项目,突出争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卫生、教育、道路等方面的项目,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环境、改善民生。
2、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无工则不富”。一方面要向内挖潜。鼓励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切实抓好企业更新改造,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做到“招得进,留得住”。要积极引进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合的项目,要在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引进上加大力度,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耗能低、环保优的高新技术产业。要从“大”字入手,着力引进投资大、效益高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