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3431人,同比减少741人,下降5.23%,劳动报酬12959万元,同比增加1165万元,增长9.88%。 一、上半年劳动情况特点 1、从业人员较同期减少。上半年民和县单位从业人员15184人,比同期减少3854人,下降20.2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1287人,增加125人,增长1.12%;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900人,增加202人,增长28.94%;其他单位从业人员2997人,减少4181人,下降58.25%。
从业人员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根据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核对企业经济类型后18家房地产和青海平兴建设有限公司(同期人数3780人)、青海汇能冶炼有限公司等单位经济类型从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变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后不在统计范围内,所以人数较同期减少 2、劳动报酬稳步增长。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2899万元,增长7.56%。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劳动报酬为25328万元,增长28.16%;集体经济单位劳动报酬为1376万元,增长65.48%;其它经济单位劳动报酬为6196万元,下降38.00%。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兑现了2012年目标考核奖金。二是国有经济单位中的机关、事业单位上半年增长生活补贴和工作津贴的翘尾因素。三是卫生系统经过医药卫生机制改革后,原临时工劳动报酬提高。四是西部水电有限公司2012年人数为1430人,人均月工资为1538元,今年1818人,人均月工资为4022元,工资大幅提高。 3、单位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上半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2569元,增加5760元,增长34.27%。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3378元,增加4681元,增长25.04%;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6659元,增加3727元,增长28.82%;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1241元,增加6933元,增长48.16%。分行业看: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较高的行业是教育业28807元;其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27823元;人均劳动报酬较低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0882元、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12027元,最高行业的人均工资比最低行业高1.65倍。 二、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资源结构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岗位不足,失业人数较多,就业压力大。 2、职工月收入差别大,分配不均,行业间收入仍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