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3431人,同比减少741人,下降5.23%,劳动报酬12959万元,同比增加1165万元,增长9.88%。
一、单位从业人员情况
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0071人,同比增加169人,增长1.71%;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503人,同比减少91人,下降15.32%;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857人,同比减少819人,下降22.28%。
2、从企事业机关分组看:企业单位从业人员3810人,同比减少908人,下降19.24%;事业单位从业人员6957人,同比增加145人,增长2.12%;机关单位从业人员2664人,同比增加22人,增长0.83%。
从以上数据资料来看:国有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有所增加,其原因一是公益性岗位吸纳了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二是城市管理局较同期新增临时工84人。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减少,其原因是统计范围减小。根据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核对企业经济类型后18家房地产和青海平兴建设有限公司、青海汇能冶炼有限公司等单位经济类型从15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变为173(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后不在统计范围内。二、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967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17万元,增长5.66%;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47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8万元,增长17.12%;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813万元,同比增加579万元,增长25.92%。
三、单位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
一季度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为9629元,同比增加1360元,增长16.45%。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9596元,同比增加395元,增长4.29%;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8397元,同比增加1908元,增长29.4%;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季平均工资9990元,同比增加3935元,增长64.99%。
分行业看: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11475元,其次教育11065元;最低的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535元(这个行业临时工较多),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5612元。最高行业的人均工资比最低行业高1.07倍。
四、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其原因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平均工资增长,其原因:一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及正常晋档调资;二是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从2012年二季度新增,人数1694,人均月工资为3609元,企业人均工资的提高拉动了全县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五、存在的问题
1、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供求矛盾仍然突出。目前新成长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历届大中专毕业生、退役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就业,多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县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能完全满足就业的需要,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以及就业结构性的矛盾仍然突出。
2、行业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各个行业的工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行业间的差距还是不断拉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与最低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之间的差距为5940元。行业间工资差距过大,不利于各行业的健康发展。(县统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