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新春非遗展演暨“非遗大集”系列活动在西宁市中心广场百姓大舞台拉开帷幕。现场180余项非遗项目和万余件非遗特色产品,带领群众感受非遗薪火相传的绵延、“青绣”保护传承的风采、家乡饮食的美味、民族服饰的华丽以及青海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县省级工坊民和银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马虎虎酿皮及传承人、马营“传统豌豆手工粉条”及传承人参加了此次展演活动。
近年来我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逐步建立了各种非遗名录体系,完善了非遗保护制度,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截至目前,民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经民和县政府公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1项;2项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级项目1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1人已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9人(含国家级3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19人。
我县坚持“政府领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加强“青绣”保护传承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持续提升打造“青绣”品牌,培育了一批“青绣”工坊和刺绣艺人,民和银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主要从事土族刺绣、土族服饰等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刺绣品的研发制作、民俗文化用品展览、土族历史发展研究等,2019年10月被认定为省级“青绣”扶贫就业工坊。我县省级非遗项目马营粉条、马虎虎酿皮等技艺类非遗项目,其制作技艺得到政府认可和当地群众的赞赏,已成为全县人民心中的名优产品,颇受群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