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民族团结的土族纳顿节表演。民和县委组织部供图
本报记者 牛玉娇 实习生 金华浩
深秋,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新粮入仓、新油入缸,成熟的瓜果,丰收的喜悦,一年一度的纳顿节已热闹了近两个月。
来到官亭镇主街,两棵槐榆相抱的“团结之树”张开宽大臂膀,带来光影交错的树荫。它们枝繁叶茂、苍劲有力,见证了无数官亭儿女心手相牵、和睦相处的历史瞬间。
团结,在润物无声的滋养里
“槐抱榆、榆抱槐,土帮回、回帮土”,这句话在三川大地广为流传,道出了官亭镇土、汉、回、藏、东乡等八个民族关系融洽、文化交流深厚的动人故事。如今,两棵古树已成为官亭镇民族团结的象征,各民族互帮互助也成为官亭镇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无论是什么民族,都是黄河哺育的儿女。各民族共同奋斗,汇聚成了今天官亭镇深厚的文化积淀。长期以来,我们始终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为主线,带动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以思想引领绘就民族团结的同心圆。”官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鲍义峰告诉记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官亭镇深化教育“铸同心”,分层分类进行“滴灌”。
官亭镇“三川科技文化中心”是官亭镇最为显眼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基地中,朱海山纪念馆最值得一去,馆中展陈着这位官亭人的生平事迹。他在家乡创办学校,创建藏书10万余册的官亭图书馆,宣传妇女解放,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移风易俗的代表性人物。
去年,官亭镇政府又在三川科技文化中心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土族纳顿、土族婚礼歌等八大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其中展陈。纳顿培训、土族婚礼歌培训、刺绣培训、书画培训等各类文化培训轮番上阵,只为引领官亭人自强、自爱、自立。
名人、文化,是官亭的瑰宝。官亭镇政府积极利用其进行宣传教育,激发起每一位官亭人饮水思源、团结合作、开创进取的精神。如今,官亭镇培养了81名乡土民族文化传承人,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官亭镇的13个村,都打造了村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阵地,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阵地。鲍义峰说:“只有团结了才能促发展,只有发展了才能促进步,只有进步了才能促和谐,才能推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在官亭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官亭镇先后被命名为“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民族同心共奏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团结,在和谐共处的日常里
晌午时分,走进“和美乡村”喇家村,街道两旁的花丛树木将村子装点得格外明媚。庄廓院整齐排列成行,家家户户门口盛放着鲜花。走在街边,“团结之花遍地开,有你有我也有他”“携手浇灌团结花,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随处可见。
喇家村党支部书记喇相德带记者走进土族纳顿节青海省级非遗传承人徐秀福老人家。
说明来意后,徐秀福感慨地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颁给官亭镇,实至名归!”
徐秀福说他父亲是汉族,母亲是土族。自小在官亭镇居住,前院住着回族,后院住着撒拉族。各民族杂居在一起,从来没有过矛盾。尤其是9月底家里那场意外的大火,让他深切感受到官亭镇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
据徐秀福回忆:“那天凌晨下雨,雨水碰到电器短路失火了,家里的7间房全着了。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家里来帮忙,第二天乡亲们还自发捐款1万多元。隔壁邻居带着馍馍、衣服来看望我们,撒拉族邻居昨天拿来2000元说帮我们渡过难关。真的打心底里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
作为土族纳顿节的传承人,徐秀福认为,纳顿节不仅是庆丰收话感恩的节日,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官亭自古就有多民族交融交流的历史,纳顿节更是融合了当地的汉、回、藏、土、蒙古等多民族文化。”
徐秀福告诉记者,纳顿节在表演的过程中,有土族题材的“庄稼其”,有汉族的“三将”“五将”,蒙古族的“三官三娘”,藏族的“拜五方”,还有一个“五族舞”。舞蹈中五个角色,用优美的舞蹈来体现三川各族人民亲密团结的情怀。
徐秀福说:“回帮汉,汉帮回,我们在同一个塄坎上种地,也用同一个水渠浇水。在自古多民族融合的地方上共建着美丽的家园,共同创造着美好生活。”
正如鲍义峰所说,民族团结像一条线一样,牵系、促进着官亭镇的其他各项工作。大家互相认同、包容,促进了官亭镇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团结,在守望相助的情谊里
灾难面前显真情,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去年积石山6.2级地震,官亭镇是青海省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而官亭镇的团结之花,也在那一刻又一次绽放出光芒。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场景,那就是众志成城。”说这话的是官东村村民吕永福,他是一名老党员,妻子和儿子也是党员。地震发生后,陪妻子在西宁市看病的他第二天就赶到了村里,看完家里的情况后,立即参与到村里的救灾中。
“那个时候干部们最忙,几天几夜合不了眼。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夜里有个人跑到楼上说太困了,想眯一会儿,没几分钟,等我再到楼上,他人就不见了。后来才知道他是镇长鲍义峰。”
让吕永福印象深刻的还有村里组织的“重建家园临时党员先锋队”。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专门负责清理巷道内散落的杂物。在这支队伍忙碌的20多天里,每天都“磁吸”不同的群体参与其中。
官东村党支部书记吕永海说:“这次地震真的感受到了官亭人团结的强大力量。无论什么民族,无论干部党员群众,大家彼此分享食物和水,照顾受伤人员,有事一起商量,拧成了一股绳。”
如今,地震之殇逐步恢复,官亭镇男女老少的脸上又绽放出明媚的笑容。历经灾难后人们更加心手相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一家亲”。
走进喇家村村民喇六成家,重建的7间木头大房在阳光暖廊下熠熠生辉。喇六成与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孙子在房檐下晒着太阳、聊着家常,喜笑颜开。
喇六成说:“地震发生后我们家的老人小孩是村里第一个住进板房的。如今房子建好了,政府给了补助资金,真的感党恩。我和妻子也在村里找到了工作,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如今的喇家村村民纷纷做起了农家乐、民宿等生意,乡村振兴扶持新建的村集体经济“喇家大院”正在紧张施工……在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下,官亭人自力更生、团结合作,民心思稳、民心思富、民心思进,各族人民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