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民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服务、管理、保障三大主业,全面推进“五有”“六化”体系建设,全县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
聚焦一条“主线”,高站位构建体系机制。我们坚持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保障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进。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退役军人安置、服务保障等工作。县四大班子成员多次深入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建军精神。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退役军人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和政策法规,积极落实相关优抚政策。全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实现了思想政治引领由“浅”到“深”转变,基层基础建设由“有”到“优”转变,服务保障工作由“粗”到“精”转变。
聚合两个“保障”,出实招解决后顾之忧。我们聚焦政策落实和安置就业两个方面,全心全意暖军心、高效及时优服务,不断提升退役军人幸福感、获得感。优抚政策高效落实,及时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515.48万元,为退役军人办理发放优待证4518份。特别是“12·18”地震发生后,为518名受灾退役军人发放关爱基金51.8万元,为36名受灾及生活困难退役军人正在申请关爱帮扶基金,第一时间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服务对象的心坎上。安置就业双向发力,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对接收的33名转业军官和退役军人结合个人意愿和能力所长,将2名转业军官安置到党政机关岗位、28名退役军人安置到县乡岗位、3名由省级统筹安置到央企工作。同时,通过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搭建了平台、架起了桥梁,并对105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开展了适应性培训。目前,全县退役军人办理登记中小微企业91家,通过餐饮、种养殖等带动就业120余人,实现了“培训一个、帮扶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
聚力三方“力量”,齐动员参与双拥共建。我们始终把涉及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当成重中之重,统筹发挥好政府、社会力量,用心用情解决驻县部队和退役军人的烦心事、揪心事。坚持资金投入不打折,在偿债压力大、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766万元解决驻县军警部队基础设施改造等燃眉之急,争取597万元资金改扩建烈士陵园,发放驻地部队慰问金7.6万元,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36人。尤其是抗震救灾期间,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与灾区干部群众日夜奋战,用担当和奉献书写了“军民鱼水情”的灾区佳话。坚持帮扶解难不动摇,常态化推进服务代办帮办,落实落细《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服务事项清单》。秉承“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理念,扎实开展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有效维护了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涉役军人信访矛盾23起。常态化做好新兵入伍欢送、老兵返乡欢迎、光荣牌“应挂尽挂”和送立功受奖喜报等工作,累计送达立功喜报13份,发放奖励金1.3万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优先优待政策,尊崇军人、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坚持舆论引导不松劲,成功打造双拥街、双拥路、双拥桥、双拥林、双拥广场等宣传阵地5处,社会各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精神深入人心。全面加强“拥军备战”,倾力服务部队备战打仗,春季为国家输送优质兵源60名。通过组织线上线下清明祭英烈、挖掘红色资源、老战士口述红色历史等活动,积极营造了铭记历史、崇尚英雄、学习模范的良好风尚。(编校:肖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