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文化民和】民和:花儿声声唱幸福,非遗件件说文化
来源:    时间:2023年06月12日    

图片

花儿声声唱幸福,非遗件件说文化。6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文旅部门在该县市民健身广场开展非遗、文物宣传展示活动,通过花儿、秦腔、土族道拉专场展演和非遗产品展示推介活动,向广大群众展示了民和县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和非遗保护成果,加深了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了解,宣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丰富了民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图片

图为花儿展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和县将非遗保护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与讲好‘黄河故事’”相结合,以传承保护、品牌打造、培育队伍为抓手,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倾力讲好河湟故事,在非遗保护和抢救中打响文化民和品牌,全力守护文化根脉。

图片

图为土族傩戏“庄稼其”展演

据了解,目前,全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表性项目19项、市级代表性项目96项、县级代表性项目63项。出版《七里寺花儿集》等一批民和县非遗系列丛书,对土族纳顿节、七里寺花儿会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演唱资料、花儿曲令完成了数字化录制,实现了计算机共享查阅;对《土族婚礼歌》《禹王的传说》2项省级非遗项目完成抢救性记忆。

图片

图为土族民歌《库咕笳》展演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好文化根脉,民和县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传承发展河湟文化的主阵地,建成了一支由2名国家级、24名省级、24名市级、531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组成的传承队伍,发展壮大青绣产业工坊、协会、公司等29家。先后出版了《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土族纳顿》《七里寺花儿集》《土族婚礼歌》等一批非遗丛书,其中《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获得国家级最高奖“山花奖”。同时大力开展非遗展演、非遗进校园、非遗产品展销等活动,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年均演出600余场次,既留住了“老传统”,又推出了“新精品”,持续推动非遗“活”起来,不断提升非遗影响力,推动民间文学艺术不断复兴。

图片

图为非遗购物现场,绣娘现场亮绣技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民和县举办的非遗展演、非遗购物等活动,既是一次非遗保护成果展示,也是一次文化根脉传承。
在当天的演出现场,来自民和县以及省内的10多名优秀花儿歌手,以花儿独唱、花儿齐唱、花儿联唱等形式,礼赞新时代,歌唱新生活共同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土族非遗传承人带来的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库咕笳”“庄稼其”等古色古香的民族文化瑰宝,让观众在一方小舞台上感受到了文化历史的脉搏。

图片

图为非遗购物现场,市民选购刺绣产品

在“非遗购物”现场,全县?8项技艺类非遗项目和11家河湟刺绣相关企业产品竞相亮相,为现场观众呈现了闻得到、摸得到、吃得到的“舌尖上的文化”和“指尖上的艺术”,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让观众目不暇接。
在民和春芳刺绣工坊展台前,围观了好多市民,有的欣赏、有的选购,工坊负责人朱英梅向正热情招呼着围观市民。她告诉记者,在刺绣的路上已经走了20余年,现在有了自己的刺绣工坊,一年下来也有八九万元的经营收入,同时还吸纳了四五名当地绣娘在工坊长期务工,一年下来也有两三万元的“指尖”收入。

图片

图为非遗购物现场亮相的大蒸饼

在三川土族油炸食品“普箤果”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展台上,普箤果、麻花、大蒸饼等传统美食令人垂涎。中川乡清二村“普箤果”技艺非遗传承人石梅金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已经做了12年的土族传统美食制作活儿,现在有了自己的制作工坊,一年下来也有七八万元的收入。在石梅金看来,她和丈夫的“馍馍”生意,既是家庭收入的来源,也是先辈文化根脉的传承,他们会一直好好做下去。

图片

图为非遗购物现场

据民和县文化馆馆长赵成海介绍,此次非遗展演购物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形式,增加网络直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与讨论,让更多人了解到民和非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