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生产两手抓】隆治:政企牵手“搭桥” 助力农特产品“出闺” |
|
|
今年可谓是一个多事之秋,疫情、汛情叠加,防汛、战“疫”并举。特别是跌宕反复的新冠感染疫情,让原本喜获丰收的新鲜苹果、水果玉米、籽瓜等农特产品难以出“闺”。疫情要防住,生产要发展。面对果农的急难愁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党委、政府在扛牢疫情防控政治责任的同时,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防疫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的工作要求,主动作为,积极联系对接民和邮政、阿牛哥等企业,政企联手牵线搭桥,为疫情下“卖难”的隆治水果找“婆家”。
“感谢乡政府在疫情期间协调县邮政局给予的销售平台支持,我种的水果玉米棒子平台开通首日就卖出去2700多个,收入2100多元。”疫情期间滞销的水果玉米有了销路,隆治乡秦家岭村党支部书记、种植大户张兴福乐呵呵地说。
图为秦家岭村水果玉米大田
秦家岭村地处隆治乡干旱山区,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广种薄收。近年来,在党的好政策下实施了易地搬迁。人走了,土地不能闲置。村党支部书记张兴福成立种植合作社,流转闲置土地搞种植。张兴福不仅是庄稼地里的行家里手,还是一个善动脑子爱琢磨的人。2021年成功试种了0.1亩水果玉米后,今年扩种了10亩水果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然而,世事总是让人难料。正当水果玉米即将上市之际,突发新一轮新冠感染疫情,水果玉米的销路严重受阻。“咋办?咋办?……”张兴福心急如焚。
图为秦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张兴福展示成熟的水果玉米
面对农特产品滞销,种植户心里急,隆治乡的“当家人”心里更急。受疫情原因,眼下农户自行外出销售的路是走不通。隆治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燕把希望寄托在“线上”渠道。时间不等人,思路既定后,王燕尽快联系民和县邮政局局长王顺有,希望能从邮政平台上帮帮忙。千事万事,老百姓的事是大事。这件事情很快得到了民和县邮政部门的大力支持,9月1日开通了“邮乐优鲜”APP,客户不出家门在“邮乐优鲜”APP下单,邮政部门次日就会把当地鲜甜可口的水果送到家门口,不仅解决了疫情下果农销售难的问题,又让客户居家不出就能品尝到最新鲜的隆治水果。9月1日“邮乐优鲜”上线首日,秦家岭村的水果玉米率先上线。据村党支部书记张兴福介绍,平台上线不到8个小时,他种的水果玉米就卖出去2700多个棒子,收入2100多元。尝到了新鲜的水果玉米,下单的客户也在评论区留下一片好声音。网名为“大漠雄鹰”的客户留言称“谢谢你们,疫情这么严重,你们还能让我们吃上了这么新鲜的玉米”;网名为“多次的玫瑰”的客户留言称“玉米鲜得很,好吃”;网名为“风而彩虹”的客户称“玉米真心特别好吃,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9月4日上午,站在秦家岭上的这片水果玉米田埂上,张兴福说,现在已经卖出去了4亩地的玉米棒子,还剩下6亩的玉米棒子待出售。“我现在和青海阿牛哥电商企业对接一下,看他们能不能通过电商渠道帮销一部分。”青海阿牛哥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学荣是从民和县甘沟乡农村里走出去的返乡创业能人,对老百姓的愁盼也是身同感受。当隆治乡乡长王燕跟他说起水果玉米因疫情销售难时,他很爽快地答应帮销,并于当日下午驱车赶到秦家岭村现场对接,承诺将剩余6亩地的水果玉米全部收购。听到“全部收购”四个字,张兴福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
有着“软梨之乡”美誉的隆治乡,不仅是软梨的故乡,也盛产苹果。眼下,白武家垣上早熟的嘎啦、美八等苹果已经上市,然而,受疫情影响,苹果难卖也同样成了果农们的“难心事”。9月4日,采访人员走进白武家垣上的千亩果园,白武家村年过七旬的武永福老人看着成熟在望的红星苹果,眼神里写满收获的期待。据老人介绍,他家在白武家垣上有20多亩的果园,现在果园里的早熟苹果到了收获期,却偏偏遇上了新冠感染疫情,对果品销售带来很大的困难。老人说,还好乡上领导积极协调对接,到处帮果农找销路,今年他家早熟的嘎啦、美八等苹果已出售400多公斤,收入1万余元。
在另一处果园里,年逾花甲的张桂英老人也为累累硕果的卖难而发愁。这几天,乡党委书记王高雄因病请假,乡长王燕一双香肩挑大梁。她在抓好防疫、防汛工作的同时,也抽空往老百姓的果园子里跑,想着法儿为滞销水果找出路。说实话,一个基层乡镇的女“当家人”,没有呼风唤雨的“法力”,但她凭着自己的良性和党员的党性,履行着一乡之长的责任担当,千方百计为果农解愁盼。
“乡长,你看是疫情啥时候结束俩?我这一千多斤早熟苹果眼看就烂在地里俩。”看见走进自家果园的隆治乡乡长王燕,张桂英老人急切地问道。
“我已经给你们村上的全民软梨合作社对接了,让他帮助收购,我们再想办法帮助合作社外销。”王燕对老人说,合作社负责人孟全明就在果园前面的广场上清理环境卫生,让老人和她一起过去把情况说一下。
孟全明其实已经开始着手收购成熟苹果,他问了大概有多少苹果后,让张桂英老人今天就抓紧采摘后交过来。“好好好,我叫上家里人现在就去采摘……”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当日下午3点的时候,两台满载张桂英家苹果的三轮摩托车开进了孟全明的庭院里,验果、过称后,两台三轮车又到果园里去拉运剩余的苹果。
“老板,今天我们大概带走500多公斤苹果,现在赶紧过称装车吧……”邮政快递人员对孟全明说。隆治乡乡长王燕介绍,9月4日,在“邮乐优鲜”平台上挂出了隆治苹果后,当日客户的下单总量达到600公斤左右,邮政局通知今天下午要来取货,所以合作社提前都已分拣装箱,现在只需过称装车就行。
图为邮政平台助销
同时,王燕还联系青海阿牛哥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学荣也前来对接。张学荣表示,他眼下计划帮助当地果农销售苹果4000多公斤,从9月6日开始前来收购配送。下午5点多,看着两辆满载隆治苹果的邮车驶离白武家村,隆治乡的“当家人”王燕喃喃自语道:今天终于有600多公斤苹果找到销路了……
“今年种的40亩西瓜赶在疫情前全部卖出,收入3万多元,现在200多亩籽瓜正值上市期,却遇上了新冠感染疫情,如果疫情再不尽快结束,今年这6万多公斤的籽瓜也只能眼看着烂在地里了。”9月4日,在白武家垣上,白武家村延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霍延畅一边收拾着丰产的籽瓜,一边无奈地说。
图为霍延畅和家人一起采收成熟的籽瓜
霍延畅在白武家垣上流转了310亩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其中160亩种植西瓜、籽瓜,其余130亩发展种植了桃树、李子、大黄杏等,林下还套种了籽瓜。对于霍延畅来说,今年种植的270亩籽瓜是一家人最大的增收期盼。看着前段时间的籽瓜长势,霍延畅对今年的增产增收充满信心。然而,天不遂人愿。籽瓜上市了,疫情也来了,看着满地的籽瓜销不出去,霍延畅只能在地头上着急。疫情跌宕反复,啥时候能结束还没有一个准信。但自己辛苦一年种的这么多籽瓜,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霍延畅便在瓜田就近的土坎子上挖了“土窑洞”,把成熟的籽瓜采摘来暂存在的“土窑洞”里。
图为霍延畅和家人一起采收成熟的籽瓜
据霍延畅介绍,如果没有疫情,这些籽瓜早已卖成了钱,可是眼下疫情当道,籽瓜销不出去,只能暂时存放在 “土窑洞”里,至少能存放三四个月,待疫情结束后再卖出去。看着这样的情形,在场的隆治乡乡长王燕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她对霍延畅说,今天两家电商企业来隆治对接苹果收购事宜,她等会过去跟企业好好对接一下。9月4日下午3点多,借民和县邮政局、青海阿牛哥电商企业在白武家村对接苹果助销事宜之际,王燕也一并把籽瓜滞销的无助情况说了出来,看两家企业能否提供帮助。面对老百姓的“难心事”,两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尽力而为。随后王燕带领两家企业负责人到霍延畅的瓜田实地察看了解情况,张学荣现场答应先收购500多公斤帮销,再根据客户需求情况尽最大努力能帮销多少算多少。王顺有也当天答应在“邮乐优鲜”平台挂上500多公斤推介助销。令人欣喜的是,挂上“邮乐优鲜”平台的500多公斤籽瓜,在短短3个小时内便“一抢而空”。王燕表示,很感谢两家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在这疫情期间农产品“卖难”的紧要关头牵线搭桥,为果农给予了极大帮助。王燕说,现在只盼疫情早点结束,让满树硕果都能卖个好价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