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辛苦一下,今晚连夜抢修,务必完成第一道应急防护,解除险情,明天再继续加固……”8月27日傍晚7时,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县水利局局长马成文在湟水河民和县川口镇米拉湾段一处防洪堤坝塌陷处置现场指挥应急抢修工作。
8月27日14时左右,民和县防汛抗旱服务中心主任赵国胜先后接到川口镇米拉湾村党支部书记李雄涛和县水利局湟水河巡查人员关于湟水河米拉湾段60米防洪堤坝出现塌陷的险情报告。
赵国胜在迅速向县水利防汛抗旱指挥部汇报的同时,迅速组织第一水利抢险队队员携带机械设备赶赴现场应急抢险处置。随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紧急赶至现场查看险情,现场会商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决定采用铅丝石笼围堵防护的方式连夜先行临时防护,次日再做加固。
15时,机械设备、铅丝石笼及其他抢修设备全部到位。16时,填装铅丝石笼的块石也运送到位,十多名抢险队员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迅速投入应急抢修“战斗”,马成文在现场跟进指挥抢修工作。
19时左右,天空阴云密布、下起细雨,天色渐渐变暗,河水涨落不稳,由于作业空间受限,块石运送缓慢,第一道应急防护抢修工作仍在细雨中紧张有序进行。
“无论雨再大、天再黑,第一层应急防护层必须今晚要一气呵成,坚决要防住继续出现塌方的潜在隐患。”这是马成文给抢险队员下的“死命令”。
抢险队员们纷纷表示,坚决服从抢险命令,在第一层应急防护全部合拢前,抢险队决不撤离现场。
天色越来越暗,抢险队员们拿出柴油发电机,点亮施工探照灯,现场用过快餐后,继续投入战斗。
身穿红色救生马甲、头戴蓝色安全帽、腰系着安全绳的抢险队员,走下塌方边坡,站在河边的铅丝石笼上,用扎丝链接相邻的石笼。而在他们身边就是汹涌澎湃的湟水河。
夜幕下的湟水河,大浪翻滚,涛声惊魂,但蹲在石笼上的抢险队员丝毫没有畏惧,扎丝动作娴熟自然,快速高效。
“石笼边上水流湍急,你说蹲在石笼上扎丝,他们心里担心不?”
“这个位置水深浪急的,在岸上眼睛看着都发晕,蹲在水流湍急的大浪边哪有不担心的,但作为水利抢险队员,我们此刻心里想的只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把塌方口子堵住,把险情排除,所以当时顾不上想那么多。”事后,面对记者的询问,一名抢险队员笑着说。
挖掘机的机声在隆隆作响,抢险队员的身影在夜灯下晃动。伴随着最后一个铅丝石笼被推下塌陷的护堤缺口,第一道应急防护全部合拢。这时,抢险队员们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稍作休息后,大家对第一道应急防护作了最后的全面排查,确定没有险情隐患并拉上警戒线后,才收拾装备驶离现场。而此时,已经到了23时。
“第一道应急防护全部合拢,考虑暂时没有险情,雨夜施工十分不便,待第二天天亮后再做进一步加固除险。”赵国胜说。
据民和县水利部门介绍,此次应急处置共投入4台机械、2200平方米铅丝石笼、200立方米块石,有效保护了上百亩农田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