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把作风建设贯穿于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始终,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力求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作风建设上有新进步,能力素质上有新增强,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强化统筹协调,确保项目落地见效。把项目建设作为“转作风、作表率,抓落实、勇争先”作风建设行动有力抓手,全力加快项目推进步伐,2022年储备重大项目139项,总投资16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3亿元。上半年,全县共组织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0项,完成投资16亿元,重点推进投资5.6亿元年产20万吨铝合金建筑型材、工业型材建设项目、投资7亿元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投资1.18亿元的县城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及环卫设施建设项目。2021年10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成果持续巩固,今年9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建设全力推进。严格落实“周调度、周通报、月督导”工作机制,全力加快项目实施。截至目前,资金支出10266.4万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支出9011.8万元,支出率58.89%),全口径支出率47.88%。
强化因地制宜,拓宽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发展特色桃、食用菌、露地蔬菜种植和冷水鱼、“海东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在全省率先示范推广全膜玉米黄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农业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进程不断加快。2022年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14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项目43个,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28项1.21亿元,占比58.6%,谋划打造巴州镇巴二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隆治乡白武家村特色桃、中川乡美一村绿色生态渔业养殖等9个乡村产业基地,在全县范围内构建起以特色种养为主导、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为补充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
强化联系协作,凝聚发展强劲合力。完善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2022年东西部协作资金4765万元,谋划实施6大类14个项目。不断强化项目库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储备项目192个。同时,转变教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础教育学科优势和附属学校办学优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民和二中共同签署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合作协议,将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帮扶民和二中提升县中办学水平。按照民和县发展需求,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签订三方托管帮扶合作协议,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启动托管帮扶工作,力争到2023年形成国家示范、地方为主的托管帮扶体系,到2025年,帮扶民和二中显著提升办学质量,促进二中整体提升办学水平,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及教师团队互派、教育教学改革、教研指导及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学生发展指导、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对民和二中开展托管帮扶,整体促进民和二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编校:马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