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会议已召开,请慎用喜迎、迎接 · 奋进新征程】总堡乡五大“党建示范种植示范点”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    时间:2022年08月08日    

这里,党建飘“红”、产业透“绿”、民生添“彩”,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不断刷新产业新模式,持续激活一草一木,书写着乡村故事,推动总堡大踏步迈向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党员带头
置身总堡乡台尔哇大葱种植示范点内,宛如走进绿色画卷中。台尔哇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提前谋划项目,及早开展土地流转、大葱育苗等前期工作。
为了打消村民心中的顾虑,村干部、村党员带头流转土地种大葱、作表率、增信心,确保乡村振兴项目高效有序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部书记李海云率先带头种植 4亩大葱,村两委、党员等带头流转110多亩土地种植葱。
大葱种植产业经济效益可观,每亩地可产葱2500公斤以上,年产葱1500余吨,年产值450万元以上,每亩可增收4000元以上,并可带动本村50多户21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而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转型发展 绿色致富
总堡村位于总堡河畔,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如何让老百姓增收致富?几经商议,总堡村党支部将目光瞄准村里2100亩土地上,为积极响应今年中央一号提出的“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在西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精神,动员种植大户、党员群众试种玉米黄豆套田1200亩,通过玉米黄豆套种,不仅可以激活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还能带动村民就业,鼓起大伙儿的钱袋子。
套种后可实现亩产玉米800公斤以上,黄豆100公斤以上,预计比单一玉米种植增收700元以上,还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100多个务工岗位。
如今,站在总堡乡千亩玉米黄豆复合种植示范田眺望,玉米、黄豆出苗良好、长势喜人,村民个个满脸笑容。
党建引领 蔬菜发展
总堡乡党委借助乡村振兴东风,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采取“先党员、后群众,先致富能手、后普通农户”的方式,着力打造千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示范点,在哈家、总堡等村集中连片种植娃娃菜、西蓝花、红笋等6个品种1500亩露天蔬菜,通过党建“火车头”带动,激发村“两委”内生动能,推动连片种植、集群发展,做大做强露天蔬菜产业。
此外,为解决产销问题,全面提高蔬菜产业现代化水平,在三家村投资1000万元修建800平方米蔬菜保鲜库1座,搭建拱棚220个。保鲜库建成后一次可贮藏蔬菜800吨,全年可循环贮藏新鲜蔬菜4000吨,按每公斤增值0.4元计算,年经济效益达160万元,还可带动至少100个劳动力增收。通过“技术硬核”强力驱动产业提质、升级,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石。
项目支撑 党群合力
今年以来,总堡乡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发展干杏嫁接产业,撑开产业发展致富伞,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总堡乡三家村760亩林地内,村民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选芽、切木、嫁接……100亩干杏已全部嫁接完成。
“咱们现在嫁接的干杏的就是平时在超市看到的那种干杏,这种在原来老杏树上嫁接干杏的方法很简单,嫁接成功的关键在于:一要紧二要严三要快,没有过多的人工干预,长出的杏子不仅营养价值很高,而且经济效益很客观。”三家村支部书记三维胜介绍道。
树上干杏又称吊干杏、小金果,因其熟后不落,在树上
风干而得名。干杏嫁接改造后,第三年进入挂果期,第五年进入盛果期,干杏具有利于保存、减少采集人工量等优势,通过小作坊逐采逐加工的方式提升经济价值,同时在林下发展养殖产业,从而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盘活温棚 增收致富
近日,在总堡垣万亩设施农业基地温棚内,破土而出的赤松茸菌菇探头露脑,红褐色的菌帽、白色的菌柱,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忙着采摘赤松茸,新采摘的赤松茸将通过空运陆续销往全国各地。
据温棚负责人胡文录介绍,截至目前共种植羊肚菌43个棚,平菇6个棚,平菇销售3.2万斤6.1万元,羊肚菌销售0.6万斤30万元,为当地16个村民提供结业岗位,人均月收入2200元。为增加产量和收入,胡文录打算推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让当地农民学到赤松茸种植技术,带动当地农户依托种植赤松茸增加收入,走上致富路。
下一步,总堡乡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维修改造总垣、中垣、三垣、高家等村年久失修、老化的900余座温室大棚,种植经济价值高的羊肚菌、赤松茸、草莓等蔬菜瓜果种类,盘活闲置温室大棚资源,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