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乡村振兴】海东日报|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来源:    时间:2022年07月23日    

图片

□本报记者 郝志臻 通讯员 岩子

7月18日,记者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解放村靠近大山脚下的一片土地上看到,曾经杂草丛生的撂荒耕地里却开满了红艳艳的山丹花,成为大山脚下的一抹风景。

流转种植这片撂荒地的是民和县光聚辉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海山。据他介绍,今年他在这里以每亩100元的流转费签订15年土地流转合同,流转撂荒地4.6公顷,全部种植了百合科植物山丹花。

这些今年新种植的百合,要到第三年才能采挖见效益,那么如何弥补前两年的生产成本?

图片

在甘沟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张海山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百合花为载体,新添置五个蒙古包,积极走起了“赏花+休闲+餐饮”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接近中午时分,两辆自驾车停在蒙古包前的空地上,车上下来的七八名游客观赏了一会儿百合花田后,便走进了一个蒙古包。不一会儿,记者看到2名服务人员拿着小篮子在百合花田里采摘含苞待放的百合花。

当记者问及为何采摘尚未盛开的花苞时,张海山说,蒙古包里的客人点了一份凉拌百合花,她们就现采现做,让客人尝鲜。

张海山说,下一步他计划散养1000只土鸡,让游客不仅能尝到百合鲜菜,还能尝到散养土鸡的舌尖美味。

红艳艳的山丹花不仅开出大山脚下的别样风景,也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务工增收的新门路。在百合花田里有七八名妇女正在忙着除草。张海山告诉记者,这些务工妇女有的接近花甲,有的年逾花甲,她们都是留守人员,现在到这里干一天农活,就有70元的劳动报酬,餐厅雇佣的2名服务员月工资2500元,而这些务工人员都是当地村民。

百合的花期是有限的,为了延长游客接待服务期限,张海山开始敲打冬季旅游的“算盘”。他说,今年冬季打算以现有树木为骨架,做一些冰雕景观,适当布置一些辅助灯光,同时用好五个蒙古包,提供食宿服务,让冬季“冷产业”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