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沟乡地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南部,距离民和县城23公里,属于典型的浅脑山地区。
2019年底,西沟乡实现整体脱贫。如今,西沟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麻地沟:打造 “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盛夏时节,记者沿着川官公路来到西沟乡麻地沟村,沿路绿树掩映,麦浪翻滚,处处充满盎然生机。
在麻地沟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一栋日光式玻璃温棚里,一排排整齐有序的菇架上,肥硕鲜嫩的蘑菇挂满菌棒,长势喜人。村民刘满贵和孙尕桂正忙着采摘鲜菇。
“以前,我和丈夫在县城跑出租车,一个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但跑出租很辛苦。今年1月份,村里的食用菌基地建成,我就回村里的基地打工,从事安放菌棒、采摘蘑菇、分拣蘑菇、打包装车等工作,每天有100元的收入,这样既能挣钱又能顾家。”村民刘满贵高兴地说。
麻地沟村党支部书记宁智勇告诉记者,多年来,麻地沟村受自然环境、发展基础、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全村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增效慢、收入低。2020年,麻地沟村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整合村集体原有养殖场补偿款47万元,修建了1224平方米的玻璃节能温棚,购买了种菇设备,自主加工菌棒,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
宁智勇说,麻地沟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加工好的菌棒按成本价向村民提供,并按保护价收购产品,扶持村民种植蘑菇,实现增收致富。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麻地沟村投入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资金835万元,流转土地1.3公顷,建设阳光钢架温棚1栋、冬暖式现代日光温棚5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车间1处,保鲜库、冷库、拌料场、原料堆放场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二百四十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五十余万元。
同时,在保证平菇稳产、稳销的基础上,将拓展种植香菇、金针菇、羊肚菌等多个品种,推进食用菌产业多样化、规模化发展,以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凉坪村:“贫困村”到 “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西沟乡凉坪村焕发出乡村振兴的新容颜,河水蜿蜒流淌,良田绿树相映成趣,民居错落有致,村容干净整洁,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凉坪村村委会主任马成俊告诉记者,凉坪村依托天井峡景区、西沟林场等旅游资源,全面盘活了村里闲置林地资源,引导村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建设了以田园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凉坪村烧烤营地,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2021年,凉坪村被确定为民和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两委”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标准,投资430万元建设一处树屋乐园营地。项目建成后,将连接现有的旅游接待中心、民宿、烧烤营地等,丰富凉坪村旅游产业内容和形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农家乐、休闲烧烤等乡村旅游产业。
村民马占林一家三口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马占林享受了16200元的产业发展到户资金和5万元的农家乐项目扶持资金,在自家宅基地上开办了一家农家乐,一年下来有五六万元的收入。
马成俊说,2021年,凉坪村村集体收益达到56.4万元,村里拿出2万元收益金资助了54名困难大学生,给全村460户村民按每户60元补助水费,让群众享受到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