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在民和七里花海景(区)举办 |
|
|
7月4日,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指导,西北五省(区)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五省(区)文化馆共同承办的第党的十九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在青海省民和县美丽的七里花海景区如期启幕。
“花儿”是千百年来流行于西北各族人民心中的歌,它是西北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写照。青海是“花儿”的故乡,特别是七里寺“花儿”会已有百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八方群众盛装结伴而来,云集峡谷,让风景优美的七里寺峡谷成为“花儿”的海洋。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也是一年一度的七里寺“花儿”会活动日。由西北五省(区)文化和旅游厅选送的著名歌手及本届“花儿”演唱会“花儿”歌手大赛获奖选手,相聚在七里寺“花儿”会举办地,共同唱响“花儿”的芬芳,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文宣布第党的十九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开幕,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霞致辞。海东市政府副市长王青沛,民和县四大班子领导朵海生、马玉斓、李国强、马菊花、屈长林等参加开幕式。
胡雁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儿是广泛流传于西北五省(区)的重要分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办“花儿”演唱会,是开展“花儿”保护传承的一个重要展示平台,青海省组织西北五省区的花儿的展演,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有效措施。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好的发挥非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中的重要的作用。
图为游客购买非遗产品
吕霞表示,青海是“花儿”流行的核心区域之一,“花儿”已经成为青海各民族交流往来的桥梁,在青海多元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2004年开始,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搭建了“花儿”展示、交流、弘扬的平台,有力推动了“花儿”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彰显了“花儿”的时代价值。相信随着“花儿”的保护、传承、发展和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品牌的打造提升,“花儿”将在文化强国建设、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花儿”演唱会“非遗”展销区,民和县2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品展出促销,吸引游客参观购买。土族绣娘秦英花是官亭镇关西村人,开办有自己的刺绣工坊,已经从事指尖上的刺绣技艺25年了,她这次现场带来自己工坊制作的土族服饰、香包等各种刺绣品。她说,她的工坊现有绣娘8人,年收入在1—3万元之间。马营陈醋第四代传承人马成忠老人介绍,马营陈醋主要有麸皮、青稞、豌豆及五六十中中药材为聊酿制而成,如果不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年均产出陈醋15吨以上,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
图为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领导参观民和“非遗”产品
专门传承弘扬土族刺秀文化的民和县银龙公司也带来各类刺绣品进行展出,公司负责人邓西银表示,现在其刺绣工坊固定绣娘40多人,月均收入2000元左右,非固定自由式绣娘160多人,月均收入1000元左右。据民和县文化馆馆长赵成海介绍,民和县现有非遗项目229项,其中,七里寺花儿会,土族纳顿节等2项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另外有省级非遗项目16项、市级非遗项目90项、县级非遗项目121项。目前全县有非遗传承人258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24人、市级传承人34人、县级传承人198人,全县现有非遗工坊34个,全部为刺绣工坊。本届“花儿”演唱会坚持公共文化赋能旅游,全面开启“花儿”沉浸式玩乐新体验,通过微视频大赛和发放百万元“花儿”演唱会专题文旅消费券等活动,营造社会广泛关注、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