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民和县做强拉面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时间:2022年06月17日    

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来,民和县坚决持续落实“六稳”“六保”政策,紧紧抓住青海拉面提档升级的契机,有效结合河湟文化和喇家遗址“世界第一碗面”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将拉面经济作为我县的“脱贫产业”“致富产业”和撬动劳务输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杠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拉面经济品牌规模和产业规模双扩展,拉面成为我县各族群众的“致富面”“幸福面”“小康面”。

积极引导,稳住拉面产业“基本盘”。认真落实《关于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关于“青海拉面”品牌示范店评审办法等的通知》精神,为461户一般户发放新开拉面店一次性首次创业奖补资金184.4万元,为69户脱贫户发放新开拉面店一次性首次创业奖补资金128万元,为143名脱贫户发放“带薪在岗+创业”补助资金79.1万元,对100户经营困难的拉面经营户发放市、县两级慰问金10万元,累计新开拉面店786家,新增就业人员3140余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先后在深圳市、北京市、宁波市、拉萨市、乌鲁木齐市、苏州市成立流动党支部6个,在册党员达87人,落实党建经费3万元。发出《关于致房东朋友们给予拉面店减免房租的倡议书》,为民和籍拉面店所在大中型城市民宗部门及时抄报抄送。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树立先进典型,在全国范围内评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店10个,打造示范点2个(四千年喇家拉面、伊品臊子面)。有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积极开展拉面烹饪技能培训,培训相关技能人员6300人次、拉面经营管理人员50人次,拉面行业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精准护航,增强行业发展“柔韧性”。立足从业人员管理、子女入学、办证就医、养老保险缴纳转移接续、职业推介、维权服务及矛盾纠纷协调处理等实际,在民和籍拉面经营户相对集中的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深圳市等城市成立了18个驻外拉面经济服务站,聘用服务站事务代办人员19人,在深圳市成立了省外第一家人民调解委员会,累计解决各类问题289件(次)。协调金融部门提供符合拉面经济需求的“拉面贷”等金融产品,提高金融工具使用率,通过信用卡授信、信用担保贷款等方式,累计发放贷款近1亿元。

迭代升级,打造品牌示范“领头羊”。积极利用东西部协作和国家税务总局定点帮扶优势,在无锡市滨湖区机关食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南北两院食堂开设“民和拉面”窗口3处,解决脱贫劳动力就业10人。坚持提档升级与扩面发展相结合,以产业链品牌培育为抓手,依托“四千年喇家拉面”“伊品臊子面”“王二力手抓”等品牌优势,不断丰富商标品牌内涵,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以加盟店的形式扩大经营地域。积极组织拉面企业参加青洽会、农展会等展会推介活动,不断扩大民和拉面品牌影响力。依托“世界第一碗面”品牌发展规划,持续加大保护推广力度,鼓励拉面店保留老字号,打造“青海拉面”统一品牌标识,形成“双品牌”地域特色。(编校:甘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