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民和县高度重视撂荒地复耕及“非粮化”整治工作,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撂荒地、“非粮化”整治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底线思维,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全力实现撂荒地一亩不能有、粮食面积一亩不能减、农民收入一分不能少的目标。
靠实责任“强保障”。组织召开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专题安排部署撂荒地复耕、“非粮化”整治工作。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农业、发改、水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农村撂荒地复耕工作领导小组,
先后制定印发《民和县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方案》《民和县撂荒地摸排工作实施方案》《民和县耕地非粮化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压紧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及部门监管责任,与各乡镇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制度,34名县级领导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经常性深入联系的22个乡镇的村社督导工作。
精准摸排“清底数”。逐户对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理清撂荒面积、承包关系、位置、耕种现状等情况,分类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的具体方案,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为复耕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结合国土“三调”未耕9725块图斑11.2万亩,组织县自然资源、林草、农科部门成立工作组,全面摸排核实。目前,已调查核实“三调”未耕地图斑数7971块,面积8.81万亩,其中撂荒地2.39万亩(达不到复种条件1.7万亩,需整治复种6875.82亩)。组织开展全县66万亩耕地“非粮化”情况排查,对照永久基本农田图斑,逐户逐地块进行排查,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截至目前,摸排“非粮化”耕地2.36万亩,其中苗木0.99万亩、中药材0.66万亩、花卉0.11万亩、其他0.6万亩。
分类施策“抓整治”。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盯紧盯实湟水河、黄河沿岸、高速公路、109国道、民小公路两侧的撂荒地,持续推进“五个一批”整治措施,千方百计实现应种尽种。截至目前,我县在去年15156.58亩撂荒地整治的基础上,全县已完成撂荒地复耕15156.58亩,其中粮食9760.11亩、油料2183.54亩、其它3212.93亩,完成率100%。对种植多年经济作物等耕地“非粮化”行为的,分类分步妥善处置,逐步引导农户将苗木、中藏药材等种植退出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截至目前,耕地“非粮化”完成整治1.41万亩,其中苗木完成0.48万亩、中药材0.45万亩、花卉526亩、其它0.43万亩,完成率60%。
多措并举“促成效”。结合“千名干部下乡”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国家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做到撂荒地复耕及“非粮化”整治工作推进到哪里、政策宣传就跟进到哪里。强化督导检查,成立以县委常委任组长的6个专项督导组,通过定期检查和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全县撂荒地及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工作开展专项督查,以督查倒逼工作落实。(编校:甘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