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县外媒体看民和】海东日报| 巴州镇乡村振兴好图景
来源:    时间:2022年04月21日    

□本报记者 张璐 通讯员 黄春艳

谷雨时节,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镇巴二村,干净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两边的平顶砖房、二层小楼坐落整齐。疫情之下的街道虽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但来来往往的村民们为了美好明天而付出的努力依然让这个村庄生机盎然。

“现在村道、巷道都硬化了,新房子也住上了,尤其是环境卫生变好了,党带领着我们一起脱贫致富奔了小康……”对于在这里生活了将近60年的老党员范有余来说,村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是那么清晰可见。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巴二村实施“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厕所革命、美丽城镇建设”项目,项目的开展、推进、落实也都是大家商量着来办,村“两委”班子及时征求党员、村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集思广益想办法、出点子,切实落实“四议两公开”。

今年年初,巴州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探索“党建+”模式,打造“三带三创”党建品牌,提出了符合实际的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规划,引导巴二村积极盘活乡村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和基础优势,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现有的3个鱼塘、69个温棚进行改造升级。

“我们加强宣传,及时公示项目推进情况,积极鼓励周边的群众承包经营大棚、鱼塘,引导有意向的群众从事蔬菜种植,计划解决150余人就近务工就业,我有信心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振兴巴州镇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巴二村党支部书记任正全信心满满地说。

以前在巴二村的田间地头或街头巷尾经常能听见吵架拌嘴的声音,村干部时常奔波于街头巷道的矛盾纠纷处理、调解之中。

为了刹住这种不良风气,巴二村“两委”创新打造出“1+N”党员“网格”联户机制,即1名党员联户N户村民,坚持区域就近,家族、亲戚关系就近分配联户,形成党支部、村干部、党员、群众4个主体联动格局,积极与镇司法所沟通协调,运用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在村内张贴宣传标语、发放相关法律学习资料等方式,推动引领村民学法、守法、懂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保护自己。

“以前有事我们就会吵架起冲突,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伤了邻里间的和气。现在不会了,我们都有了法律意识,还是共产党宣传引导的好呀。”村民王福英笑着说。

为了让群众转变思想,巴二村“两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出“两讲一宣”教育引导方式,即让德高望重的老人讲好家风、好家训,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年轻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

如今的巴二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谐,民风淳朴,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