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现将《民和县自然资源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4月12日
民和县自然资源违法用地
“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关于构建海东市依法依规管地用地共同责任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进一步加强依法依规管地用地意识,建立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工作机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及时发现、制止、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以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行为,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重心下移、全面覆盖”的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网格化监管体系,明确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和约束措施,建立“各有所管、各尽其职、渠道畅通”的监管体系,构筑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工作机制,形成各负其责、相互联动、综合监管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
坚决落实“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的工作举措,通过乡镇、村、社联合巡查,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以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行为,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的发生,进一步提升违法用地管控防控能力,使全县土地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违法用地行为明显减少。
三、工作机制
(一)共同监管机制。按照依法依规管地用地共同责任的原则,乡镇、村主要负责人为辖区内用地建设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的日常巡查工作负总责,根据巡查内容,组织、实施巡查工作,建立网格化日常监管机制,县自然资源部门对各乡镇、各村巡查工作进行督察检查,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用地进行制止、查处。乡镇政府负责制定辖区巡查计划,组建村级网格巡查队伍,明确巡查职责,要在乡镇、村委会(社区)各确定1名干部负责本辖区内所有拟建、在建、新建项目的日常巡查。
(二)巡查报告机制。各乡镇、各村对责任区域内的所有拟建、在建、新建项目实施全面巡查监控,村(社区)实行日巡查制度,乡镇实行周巡查制度,县级实行月巡查制度,并建立详细巡查台账。乡镇、各村(社区)要对巡查发现的未批先建项目(包括宅基地)、占用耕地、林地和天然牧草地建房、采矿取土等非农化新增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当制止无效时,当日内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建立月报制度,村(社区)每月25日前将辖区内拟建设项目、正在建设项目和未取得手续的已建成项目向属地乡镇政府报告,乡镇政府将情况汇总后每月27日前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对情况分析研判后,每月30日前报县政府,确保新增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
(三)上墙公示制度。各乡镇结合巡查工作制作《项目用地执法巡查跟踪动态图》,实施上墙公示制度,将巡查辖区内所有的在建项目用地按已批、未批(已处理、未处理、待处理)、待批等不同分类标识标注上墙公示,使本区域内的在建项目用地情况清清楚楚,确保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备案报告制度有效落实。
(四)群众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和群众监督作用,全面拓宽线索渠道,各乡镇、村(社区)通过设立巡查信访举报箱、张贴公告等方式,同时充分结合公安110、12345热线等举报平台,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并及时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核查。
(五)核实查处机制。各乡镇、各村(社区)根据公安110、12345热线、信访、群众举报等问题线索,对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的疑似违法用地行为,在3日内开展调查核实,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确属违法行为的应立即劝阻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及时消除违法状态,制止无效的,由乡镇报告至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涉嫌构成刑事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动,共同制止违法行为。
(六)严格问责机制。严格落实巡查主体责任制,坚持“查事查人”相结合,针对未按照巡查方案开展巡查工作、应当发现而未发现土地违法行为的、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等未履职尽责情况,由县委、县政府对乡镇、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对问题特别突出的,及时将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
(七)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自然资源与农业农村、林草、水利、交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坚决落实管理协作、联合联动执法等长效机制,加强自然资源部门与纪检机关、组织部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之间的协作配合,促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及时制止和有效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形成耕地保护合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行业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三早”工作机制的重要性,提高依法依规管地用地共同责任意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管理主体责任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切实推动实现监管网格化管理,健全完善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
(二)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动态巡查主体责任制,县自然资源部门监督各乡镇、村(社区)从严抓好工作落实,对辖区内巡查不到位、未严格落实巡查报告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坚决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做到人员巡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情况报告到位,确保巡查工作顺利开展。
(三)推进长效监管。要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县、乡、村三级巡查监管常态化机制,积极探索发现有效制止耕地保护违法行为的新举措。
(四)积极营造氛围。各乡镇、各村(社区)要迅速把依法开展加强用地管理,耕地保护的意义和要求宣传到村到户,提高全民的土地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加强对重大、典型的违法用地案件的曝光力度,对影响较大的问题顶格处罚,做到查处一起、震慑一起的良好效果,形成“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节约集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浓厚氛围。
附件:建设项目巡查统计表
附件
民和县2024年 月建设项目巡查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序号
|
乡镇
|
村(社区)
|
建设主体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备注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报说明:
1.建设主体类型主要包括:省级行政单位、市级行政单位、县级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个人;
2.项目概况主要说明项目用地基本情况、项目用途等;
3.每月统计本辖区新增建设项目巡查情况(含上月巡查发现项目)
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4月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