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海东新闻
无锡海东携手打造牦牛绒全产业链数字化
来源:    时间:2023年03月14日    

海东日报记者 邓成财 报道

39日,牦牛绒全产业链数字化东西部协作研讨会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举行,专家大咖相聚在巍巍积石山下,滔滔黄河岸边,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无锡海东如何继续携手并进,进一步做大做强牦牛绒产业,打造牦牛绒全产业链数字化,推动畜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产业“四地”建设蓝图铺开后,循化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成了“循化—梁溪”东西部协作“互联网+”牦牛绒产业乡村振兴项目签约,全力推动实施了高原牦牛养殖基地和牦牛绒分梳车间项目,目前循化县牦牛绒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很大。

东西协作,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梁溪循化坚持把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大产业协作作为东西部协作重点,促成了无锡帛利恒、青海雪舟公司等一批两地企业合作签约,此次又把“互联网+”牦牛绒产业上升到牦牛绒全产业链数字化,实现牦牛绒产业的提档升级,织就东西部“共富梦”。

凝聚协会力量 助力企业发展

毛纺织行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高品质、创造高价值、体现高品位时尚生活的消费品工业,也是蕴含历史文化,融合现代科技,涉及牧工贸三产联动的民生产业。

研讨会邀请中国毛纺行业协会副会长刘丹作了以《毛纺行业及牦牛绒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为题的发言。

“我国毛纺织行业加工产能和消费量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毛纺织行业中占有主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刘丹说,产业集聚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古、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宁夏、西藏、青海等省、自治区,涵盖了绵羊毛、山羊绒、牦牛绒、驼绒等特种纤维羊毛及特种动物纤维初级加工、纱线、面料、毛衫等多个产品门类,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相互关联、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体系。

同时,刘丹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发展经验,为循化牦牛绒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发挥原料优势,加强管理和分级分档,实现优质优价,打造优质牦牛绒原料基地;以标准为引领,打造原料区域品牌,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借助对口援助机会,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产业链协同发展新优势;合理进行产业规划,以富民安民为主线,推进产业数字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四条建议。

刘丹表示,在循化牦牛绒产业发展过程中,中毛协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可以提供所需的技术、信息、资源、人才支撑,可组织科技、品牌、绿色、智能制造等专项规划和研究;在技术交流、人才培训、标准制修订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如促进企业与行业的沟通和联系,产业技术工人培养,牦牛绒原料及产品团体标准研制等;在产业集群培育方面,就农牧民长期就业、灵活就业、小微企业扶持等问题,可以专题探讨,共同推进。

加大科技研发致力大健康应用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王世珍以《牦牛绒等特种动物纤维研发与大健康应用》为题,介绍了怎样对牦牛绒进行功能化,使其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

“牦牛毛有不规则弯曲,鳞片呈环状紧密抱合,弹性强,光泽柔和,手感光滑,是高级纺织原料。”王世珍说,牦牛毛经过生物处理表面部分水解,利用离子液体和酶法部分水解角蛋白获得表面功能基团,进行修饰。进一步利用浸渍分散石墨烯制备的抗菌复合织物,在保留毛织物的透气性和柔韧性的同时,使吸附在材料表面的细菌、病毒颗粒破裂,失去传染性。

王世珍表示,抗菌织物主要有老人、孕妇等易感人群的服装、床上用品;婴幼儿牦牛绒服装、睡袋、牦牛毛爬行垫、座垫等接触类纺织物;鞋服面料、抗菌鞋垫等。

“牦牛毛下脚料是一种重要、廉价的角蛋白资源,具有极高的研究利用价值。”王世珍说,牦牛毛角蛋白通过绿色溶剂如离子液体、深共熔体系和还原剂等方法提取,再生牦牛毛角蛋白可以用于静电纺等。而大健康领域角蛋白主要应用于生物医学、美容、生物吸附剂、生物肥料。

在角蛋白柔性抗菌敷片制备方面,王世珍表示,老龄化社会压疮、糖尿病足等慢性创口,频繁更换敷料易造成二次损伤,柔性抗菌敷片需求量大。氧化石墨烯-角蛋白凝胶涂覆的无纺布敷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加入姜黄素等天然植物提取的抗菌成分,可以抑制伤口细菌感染,减少痛苦、促进愈合。

以产业数字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无锡海东互为东西部协作城市,在对口支援产业协作机制下,经无锡市委、市政府号召,无锡在青海挂职的干部带动我们一批企业参与到对口帮扶工作中,我们所到之处看到西部地区特有的地方物产由于缺乏人才和资金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带动不少海东企业到无锡来,寻找产业协作机会。”江苏帛利恒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首席运营官张雷说。

张雷表示,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企业需找准东西部产业协作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最终消费为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尤其是运动及大健康品牌更受消费者青睐。东西产业协作应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携手合作,市场共赢。

“要以产业数字化带动牦牛绒产业全面提升,激活实体经济融合数字经济,贯穿‘产业-消费’服务体系。”张雷说,牢固树立具有政府公信力的青海绒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逐步运营为汇聚绒业交易、绒业数据、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播的平台,持续研发创新,以低碳健康生活为主题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他表示,在产业数字化第一阶段,要建立青海绒仓运营体系,以物联网技术为底座,提供仓储、检测、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产业链服务。要完善绒源塑源系统,建立绒码并完善应用,完善绒业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保障绒源品质和数据安全。要依托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化交易信用体系,与中国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实施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以牦牛绒交易大数据为依据完成从农牧户到收绒站至中心仓的数据信用资产,最终实现农牧户卖绒资金及时安全对付。

同时,与运动品牌合作共同促进乡村振兴产品及文化的推广,参与全国展会推介,做好项目和产品的推荐。参与国际市场输出,做好跨境电商产品输出。促进青海农牧产品研发和创新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深度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究院,解决创新人才团队的持续输出,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