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民和县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汇报
来源:    时间:2016年11月17日    

棚户区改造是新形势下国家提出的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关注民生、惠及百姓的重要民心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民生工作,将棚户区改造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且得到了省建设厅、海东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建设部门的大力支持,使此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我县棚户区改造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14934户(套),58243人收益,改造范围以民和县新老城区和部分乡(镇)。其中:2010年按照货币化安置方式实施棚户区改造300套;2011结合史纳、享堂物流园区建设,在川口镇史纳村政府集中新建民和县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700套,将原民和镁厂1700户职工整体搬迁到史纳安置区进行集中安置;2013年在史纳、川垣新区新建473套;2014年我们通过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行”的方式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6445套,其中:在史纳、驮岭片区政府投资集中新建安置房3300套,在旧城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行方式”建设3145户(套)安置房;2015年通过综合整治、货币化安置、集中新建等方式实施1900户(套);2016年采取综合整治、货币化安置、集中新建等方式实施2000户(套)。截至目前,我县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建成并安置5573户(套),在建9361户(套)。

二、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棚户区改造是解决群众居住环境、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形象、落实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全县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各部门工作相互配合协调,形成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

2、加强四个结合,改善环境。坚持“四个结合”,把棚户区改造与改善旧城区棚户区改造住宅问题结合起来、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结合起来,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住房环境和居住条件结合起来,棚户区改造与城镇廉租住房建设结合起来。旧城区改造虽然力度大,范围广,但棚户区改造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及小区基本功能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住户的正常生活,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偏低,为解决我县城镇居民及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将廉租住房建设与棚户区改造建设有效结合,最大限度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县委、县政府在研究旧城区棚户区改造时,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中的诸多因素,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既解决当前的一些突出矛盾,又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

3、加大力度,做细工作。棚户区改造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必须要做细,做到位,要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在为老百姓谋福利、得实惠。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县一方面对旧城区棚户区面积广、拆迁难度大的片区进行调查摸底,征求住户意见,登记住户情况,统计住房面积,为棚户区改造及综合整治改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与规划部门衔接,确定用地红线和规划建设范围,落实规划设计条件。

4政府主导、各方配合。民和县委、县政府将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行”的方式着力解决旧城区棚户区改造面貌,政府与企业、棚户区居民联手,各部门相互配合,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

5、棚户区改造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为加快我县城市化进程,优化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改善农户的居住环境,有效实施城中村、城郊村改造,最大程度地进行集中建设,将川口镇史纳村、享堂村农户1255户在史纳安置区集中安置;为解决将民大公路、民小公路、川海大桥、红东路、翠泉路以及工业园周边拆迁安置户,于2014年新建30万平米的驮岭安置区,主要安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拆迁户,棚户区改造与县城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达到棚户区改造与城镇化建设双赢。

三、资金筹措及融资情况

棚户区改造工程涉及面广,片区较为分散,城中村、村中城交错相连,改造难度大,资金需求多,资金筹措困难,为使最大限度解决棚户区居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海东市,县委、县政府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同时,改善融资环境,积极争取棚户区改造融资贷款。2015年我县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申请棚户区贷款8.8亿元,目前已到位7.34亿元;2015年海东城投公司下拨企业债券1.66亿元;20151月农业发展银行下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贷款资金2亿元,3月份申请农业发展银行城中村改造贷款资金3亿元,目前,贷款项目资料及其他各项手续已齐全,等待审批。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1、我县棚户区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因旧城区民族构成复杂,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基础设施配套(道路、消防、水、电、暖、绿化等)薄弱,现有的专项资金无法改善棚户区现状。

2、棚户区改造建投资金紧缺,融资平台不畅,棚户区改造配套建设跟不上。

3、棚户区改造片区集中在旧城区,拆迁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棚户区改造建设步伐。

4棚户区改造住房入住率有待提高。因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滞后,使已分配的保障房无法入住

五、下一步的工作思考

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市环境,集约利用土地,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更好的改善我先中低收入住房困难问题。下一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融资等平台支持棚户区改造力度,彻底改变旧城区脏乱差以及配套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二是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棚户区片区居住环境。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分配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狠抓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早日分配。

四是积极电力等部门联系,协调解决电力及区外道路,使已建成的棚户区改造住房尽快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