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县农科部门负责人借大宗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宣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感谢党和政府的搭桥,感谢农科部门的牵线,今天的产销对接活动,给我们种粮人吃上了‘定心丸’,我们一定种好地、多打粮,用更好的收成回报这份深情厚谊……”
11月4日上午,在民和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搭建的全县大宗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现场,刚签完购销合同的民和县诺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豪杰高兴地说,这场产销对接会,让他家的玉米找到了真“婆家”。
图为产销对接会现场,本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收购企业签订产销合作协议
民和是青海的农业大县,今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3.42万公顷,预计粮油总产量达22.06万吨。沉甸甸的收获带给粮农的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收获了产量,忧的是销路不畅。
面对粮农的期盼,民和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于“心”、落于“行”,积极牵线搭桥,广泛对接市场,当好助农“红娘”,成功举办大宗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助力种粮大户与购销企业见上面、接上头、谈成事,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让民和粮农辛苦一年的汗水收获从“滞销”变“畅销”。
图为产销对接会当日,收购企业工作人员在收购现场检测交售大豆的水分含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要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在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上,全力保障粮油稳产增收,拓展农产品销路,真正让沃野良田能增产、勤劳粮农能增收。”对接会现场,民和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局长严玉荣结合农业工作宣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从“为何搭建此平台、平台能带来什么、如何参与其中”三个方面解读了搭建此次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的初衷——直面现实困境,打通流通环节,破解发展瓶颈,助农增产增效。
图为产销对接会当日,农副产品收购企业青海牛必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大豆收购现场现金结算
此次“零距离”产销对接“干货”满满,三家农副产品收购企业与民和多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农副产品产销合作协议,建立互利共赢、供需稳定的合作关系。
农副产品收购企业青海牛必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楚飞表示,通过一场产销对接,让企业深切感受到了民和县委、县政府及县农科部门在畅通产业渠道、保障农民收益、维护粮食安全方面的深远谋划与担当作为。作为农副产品收购企业,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成效落实在有效破解粮农“卖难”困境的具体行动上,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专业优势与市场资源,秉持公平公正交易原则,做到应收尽收、诚信履约,全力以赴为民和农业丰收与产业繁荣贡献企业力量。
图为产销对接会当日,收购企业在核桃庄乡排子山收购马铃薯现场
记者看到,在当日的产销对接现场,停放着多辆满载大豆的农用车。产销对接会结束后,青海牛必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兑现承诺,以4.2元/公斤的价格,对种植大户送来的2.5万公斤大豆现场收购、现场结算。
“今天我向收购企业交售了5000公斤大豆,都是现场结算,共卖了2.1万元。”来自民和县马营镇朱家山村的种植大户李连德数着一沓百元纸钞高兴地说。
据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邓锋震介绍,产销对接会当日,共签订各类农副产品长期购销协议1.3亿公斤,其中大豆120万公斤、马铃薯5000万公斤、玉米8000万公斤,同时现场收购大豆2.5万公斤、马铃薯6万公斤,实现购销额19.5万元,极大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为全县粮油稳产、粮食安全与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和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局长严玉荣表示,民和县每年有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因为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等原因,未能实现其应有的市场价值,甚至面临滞销的风险,此次面对面的产销对接,打通了民和农产品从田间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让民和的马铃薯变得更加“薯”香四溢,让民和的玉米变得更加“玉”润珠圆,让民和的大豆变得更加“豆”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