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文明新风润民心,移风易俗促振兴。11月3日上午,民和县2025年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在西沟乡启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菊花宣布活动启动。
近年来,民和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涵养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制度先行、典型引路、群众参与,将破除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作为城乡文明创建的重点任务,注重成风化人、共育文明风尚,专注为民服务、共践文明行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全力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在乡村深深扎根。
图为乡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在“破除陈规陋习,我承诺我先行”签名墙上签名
倡议的力量在于践行,承诺的分量在于担当。启动仪式上,县民政局局长马文娟宣读了《移风易俗倡议书》,参加活动的领导、西沟乡乡村干部代表、党员及群众代表以签名方式作出承诺,将践行移风易俗的决心化作看得见的实际行动。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乡镇,西沟乡近年来深入推动移风易俗树新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西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沈瑞介绍,西沟乡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丧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问题,在全乡18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推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庆俭办”的“三办”指南,累计为群众减少人情支出超30万元。另外深耕典型示范,评选了一批“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孝老爱亲模范”,用身边榜样点亮了崇德向善的新风尚。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集中讲、田间讲、入户讲”600余场,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标配。
图为红崖子村支委委员马玉香分享践行移风易俗故事
今年国庆节,西沟乡红崖子村支委委员马玉香仅用7万元的彩礼出嫁女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当天,马玉香来到活动现场现身说法,倡导文明婚俗。她说,婚姻不是等价交换的买卖,彩礼数额也从不是孩子幸福的标尺,七万元彩礼,是对传统心意的保留,更是对“婚姻本质”的坚守,只要小两口同心、日子和睦,这才是婚姻最珍贵的“家底”。
图为西沟乡机关干部们的诗朗诵《新风颂》
西沟乡机关干部们的诗朗诵《新风颂》、文艺团队的小品《彩礼风波》、麻地沟村文艺宣传队的民间小调《移风易俗政策好》……活动现场,还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的精彩节目表演,用文艺视角宣传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民和县民族艺术团带来的小品《彩礼风波》,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传统婚俗中的陋习以及婚俗改革后的新风尚,在节目欣赏中激发了群众践行婚俗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图为县民族艺术团表演的小品《彩礼风波》
“往昔婚俗太铺张,劳心费钱愁断肠……婚事新办弃奢享,彩礼从简情更长……”当日,麻地沟村的文艺队把自编自导的民间小调《移风易俗政策好》带到活动现场,用“土生土长”的弹唱艺术,宣传移风易俗好政策,传播文明新风尚。

图为麻地沟村文艺宣传队表演的民间小调《移风易俗政策好》
西沟乡麻地沟村有着厚重的“目莲救母”孝道文化积淀。村里专门成立了民间文艺队,还自编自导了民间小调《移风易俗政策好》,在吹拉弹唱间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宣传弘扬了移风易俗和文明新风。村支部书记宁智勇表示,通过这几年的宣传引导,移风易俗成效比较明显,现在村上彩礼普遍都在八万以内,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大家都能按照村规民约中的标准执行,文明新风在麻地沟村里越来越浓。
“结婚时不搞大操大办、不互相攀比要高价彩礼,这种做法属于移风易俗里的哪类?”现场穿插的移风易俗政策趣味有奖问答互动中,当主持人提出问题时,台下纷纷传来“婚事新办”的抢答声,而这一问一答中把移风易俗政策讲进了民心。
图为县书协书法家为群众现场赠写的书法作品
百善孝为先、孝悌为先……活动现场,来自民和县书协的书法家门挥毫泼墨,为群众现场赠写弘扬文明新风、孝道文化的书法作品,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引导群众“破陈规、 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
图为义诊义治活动现场
另外,相关单位在现场通过发放宣传品、咨询解答、政策解读、义诊义治等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共悬挂横幅32条,发放宣传品800余份、宣传资料2000余册,解答咨询300余人次,义诊义治50余人。
图为现场群众翻阅移风易俗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