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川口镇聚焦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全面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体系,通过精准收集需求、高效响应处置、闭环反馈问效,促进民生需求链和多元力量链深度融合,切实将群众急难愁盼转化为治理实效,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
多维联动聚“哨源”,需求收集“零死角”。立足社区实际,镇党委打造立体化问题收集渠道。线下依托“固定+流动”双阵地,开展“居民议事会”“民情座谈会”,统筹辖区内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和志愿者等力量组成“哨源”收集队伍,常态化入户走访收集“哨源”;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出入口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意见箱和宣传海报,全面收集民生诉求;发挥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力量,即时反馈楼道杂物堆积、路灯损坏等问题。线上依托居民微信群和社区服务二维码,引导居民通过“随手拍+定位+文字”方式实时反映问题,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协同处理。
精准施策快响应,处置落实“高效率”。统筹县、镇、社区三级资源力量,建立“分类登记+分级预警+分类处置”机制,根据问题性质、影响范围与紧迫程度,按“时、需、形”三大维度,将“哨源”细化为日常事务、紧急事件与复杂难题三类,推行“四办”工作模式——日常事务由“社区召集办”、紧急类事务由“县直单位速办”、中等难度问题“镇党委统筹协调办”、复杂难题类“统筹联席办”,通过明确职责边界、固化运转流程,提升部门响应速度与处置质效,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切实解决。
闭环跟踪强反馈,治理提质“定民心”。严格落实“一事一评+跟踪回访”机制,对已办结的“哨源”问题,从响应速度、处置效果、群众满意度三个维度开展考评,逐一明确诉求是否彻底解决,并通过“满意度测评表”、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群众评价并分析群众满意度。同时,协调物业、市政等部门不定期开展巡查,重点排查“哨源”整改后是否反弹、群众新诉求是否及时捕捉,确保问题动态清零、需求实时掌握。通过回访跟踪与巡查监督形成闭环,切实巩固整改成效,严防问题反弹回潮,推动“解决一个、覆盖一类”。
小社区承载大民生,微治理彰显大情怀。社区治理事关民生大局,川口镇党委将聚焦机制优化与效能提升,以“群众需求”为核心导向,在需求收集上“察实情”、响应处置上“出实招”、效果反馈上“求实效”,推动治理资源与服务力量加速下沉至社区治理末梢,用实打实的治理效能切实满足群众所需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