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郝志臻 通讯员 马晓梅)今年以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坚持以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为己任,围绕压实河湖长责任、强化河湖治理管护、凝聚部门联动合力等方面靶向攻坚,扎实做好管水、治水、护河文章,全县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民和县严格执行河湖长网格化管理要求,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流域+区域”网格化河湖长制体系,明确各级河湖长“巡河、治河、管河、护河”第一责任人职责,构建起“县级带头、乡级联动、村级落实”的工作格局。27名县级河湖长率先垂范,带动乡、村两级434名河湖长累计开展巡河湖行动4000次,实现县域河道巡查全覆盖、无死角。汛期以来,创新采用“河湖长+无人机”协同巡查模式,通过空中巡航与地面巡查相结合,对县域内河道展开全方位、立体式巡查,有效提升了巡河护河效率,推动河湖管护责任落到实处。
围绕河道环境整治与行洪安全保障两大核心任务,民和县定期组织开展巡河护河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河流“四乱”、妨碍河道行洪等问题,坚持“应改尽改、能改速改、动态清零”原则,确保隐患问题早发现、早处置。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出动巡河保洁员650人次,清理河道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40余吨、水库库区漂浮物10余吨,拆除违法建筑70余平方米。针对湟水河川口镇山城村段阻水片林突出问题,专项投入人力30人次、机械6台,完成占地约1.6万平方米的阻水片林清理工作,累计清理阻水树木及建筑垃圾1000余吨,切实打通了河道行洪“堵点”,有效夯实防汛工作基础。
为凝聚河湖管护合力,全县健全完善了“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生态警长”“河湖长+互联网”工作机制,联合开展“河湖联合执法”行动,加大涉河湖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力度,共排查整改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3项,查处非法采砂案件1起,形成了共防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严格规范涉河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依法打击未批先建行为,已审批涉河建设项目5项,确保各类涉河活动合法合规、有序推进。针对跨区域河道管护难题,主动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积极深化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乐都区,以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兰州市红古区水利部门的联动协作,通过建立定期会商、联合巡查、信息共享等机制,重点排查跨区域河道安全隐患、协同解决边界河湖问题,有效维护了跨区域河道生态环境与防洪安全秩序,构建了共防共治共享的河湖管护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