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海东日报| 绘就青海东部门户现代化新画卷——访市政府副市长、民和县委书记朱智泰
来源:    时间:2025年09月15日    

  □本报记者 陶成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近日,海东市市政府副市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委书记朱智泰就该县“十五五”规划相关内容接受了本报专访,详细介绍了民和县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回顾“十四五”,民和县的发展历程镌刻着奋斗的艰辛与荣光。朱智泰说,“十四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民和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紧扣“七个新民和”建设,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民和县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朱智泰说,五年来,民和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生态保护建设持续强化、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凸显、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民生福祉得到长足发展、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步伐更加坚定。

  展望“十五五”,民和县的发展蓝图更加宏伟,路径更加清晰。朱智泰说,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民和县规划了以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现代化新兴城市的战略定位;以生态建设实现新进步、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创新驱动实现新跨越、城乡融合绘就新图景、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安全发展筑牢新屏障的总体目标;以坚持创新引领、筑牢绿色屏障、加快产业转型、推进城乡融合、增进民生福祉、大力提振消费、加强协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安全发展、加强党的领导的重点任务。

  民和县地处青海省最东部,位于黄河、湟水河、大通河“三河间”,承担着守护一江清水出城出省的重任。朱智泰说:“今后五年,我们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水土保持、河道治理、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等重点生态项目,加快湟水河、黄河沿岸水质提升工程、污水管网完善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大气、水体、土壤环境质量,筑牢黄河上游绿色生态屏障。”

  朱智泰表示,民和县将立足森林、河流等生态资源,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在护绿、增绿、管绿的同时,持续深化用绿、活绿,积极探索森林碳汇价值实现路径,一体推进流域持久水安全、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智慧水管理、绿色水经济等高质量保护与治理工作,让好生态成就新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全流域拓展,坚定不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

  “作为青海的农业大县、工业强县和文化重镇,民和县将在‘四地’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朱智泰表示,今后五年,民和县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具体工作中,农业方面,坚持“稳粮、促畜、优饲、强果、育特”,积极融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全力构建“6园+9带+N基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做深全省高原粮仓、瓜果之乡、高原冷凉蔬菜供港基地三大文章。工业方面,积极融入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加快构建工业园“一区三园N基地”产业布局,深入实施“工业达产扩规、工业联网创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绿算招商建设”四大攻坚行动,依托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青海亚太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青海铭瑞铝业有限公司等铝加工企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铝基材料百亿级产业集群。服务业方面,积极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充分发挥民和县多民族聚集、多文化交融的汇聚优势,依托喇家遗址、禹王峡、七里花海等沿黄生态旅游资源,传承发扬“掌灯太傅舞”“土族纳顿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起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将民和县打造为青藏游第一站、始发站。同时,民和县将充分发挥青海东部农业区舒适日数多、海拔相对低、适度低氧三大优势,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促进特色产业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青海省最适宜的康养目的地。

  “民和气候宜人,是宜居宜业的好地方。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朱智泰说,今后五年,民和县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做好民生保障,并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系统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期盼。

  对此,朱智泰做了进一步解释,全县将深入挖掘“世界第一碗面”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拉面和臊子面“两碗面”特色产业。打造“北山家政”等特色鲜明、知名度广、认可度高的家政品牌,推动劳务品牌成为群众就业的大产业。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狠抓均衡发展、师资队伍、课程建设、评价改革,推动第四高级中学、驮岭小学建设和桃源学校改造等重点项目,持续提升办学效益。深入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推动民和县人民医院“三乙”和民和县第二人民医院“二甲”等级创建,借助东西协作机制优势,引进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提升重点专科诊疗水平和区域影响力。统筹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群体基本生活兜底保障,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大救助”格局,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加快构建县城、建制镇、重点乡组合有序、功能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新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齐供水、供电、通信、物流、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末端处理配套设施、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县域内外交通连接,建成完善的县内“一小时”快速交通圈。

民和、红古两县区一衣带水、一桥相连,既是地理上的近邻,更是发展中的伙伴。朱智泰表示,推动民和—红古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是省市赋予民和县的重要使命,也是民和县“十五五”时期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的重要抓手。今后五年,双方将共同推进交通互联,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体系;生态共治,携手推进湟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产业互补,全力打造兰西城市群“菜篮子”基地;市场互惠,不断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民生共享,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朱智泰表示,“十五五”的蓝图已经绘就,民和县正以主动作为的姿态、创新驱动的理念、开放包容的胸怀,奋力攀登高质量发展新高峰,全力以赴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征程中的民和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