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志臻
中国共产党海东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为全市发展注入新动力。面对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将如何找准定位、主动作为,以高质量发展成效交出满意答卷?近日,记者专访了民和县委书记朱智泰,探寻该县下半年的发展思路与举措。
记者:全会提出要以过硬作风保障工作落实,民和县在强化作风建设、提升干部执行力方面,将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朱智泰:作风是干事之基,执行力是成事之要。民和县将以严实作风为保障,从三方面锻造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队伍,推动全会部署落地见效。
一是抓思想“铸魂”,筑牢作风根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县委常委会带头学、基层党组织集中学、干部个人自主学,引导党员干部破除“躺平”思想、摒弃“佛系”心态,树立“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同步开展“作风建设标兵”评选与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干部在对比中找差距、在反思中强自觉。
二是抓机制“提效”,压实作风责任。建立“任务分解—跟踪督办—考核问效”闭环机制,对全会部署的重点任务细化到具体责任人,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督查”,杜绝“责任悬空”“工作棚架”;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县级领导带头包联重点项目、包抓民生实事,乡镇和部门干部下沉村社、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作风表现、执行成效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直接挂钩,对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干部及时约谈问责。
三是抓服务“惠民”,检验作风成效。以群众满意度为“试金石”,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简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开展作风建设“回头看”,组织纪检监察、督查等部门专项检查惠民政策落实、民生项目推进、群众诉求办理情况,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以作风建设实效赢得群众信任。
记者:结合全会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民和县在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哪些重点规划?
朱智泰:民和县将紧扣全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农业领域,持续优化“6园+9带+N基地”绿色有机产业布局,扩大特色桃种植面积、提升种植技术,发展桃深加工产业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进冷水鱼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打造民和特色冷水鱼品牌。
工业领域,聚焦绿色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玄武岩纤维、旗云智算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小的项目;支持濮耐等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服务业领域,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喇家遗址、七里花海等景区开发,策划举办河湟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活动;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推动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记者:全会强调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民和县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打算?
朱智泰:民和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
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与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医疗方面,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就业方面,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通过举办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方面,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体救助;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同时,民和县将加大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