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郝志臻 通讯员 马晓梅)记者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获悉,今年上半年,民和县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第一产业增加值2.83亿元,同比增长5.5%,位居全市第一,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8、0.1和0.9个百分点,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8%,拉动地区生产总值0.37个百分点。
上半年,民和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42万公顷,全县聚焦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扎实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膜侧小麦种植666.67公顷,玉米大豆套种3333.33公顷,油菜覆膜穴播266.67公顷,有效提升了作物单产水平。积极创新“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合作社参与”联动模式,精准扶持合作社和相关企业,以智能科技推动农业植保升级,为粮食安全筑牢“数字防线”。
在畜牧产业方面,民和县畜禽养殖呈现“存栏稳增、出栏激增”的良好态势。畜禽存栏48.1万头(只),其中,猪存栏3.7万头,同比增长7.27%,尤其是家禽存栏17.5万只,同比增长73.32%。全县畜禽出栏31.8万头(只),其中,羊出栏15万只,同比增长25.29%,尤其是家禽出栏12.3只,同比增长77.79%,为畜牧业产值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民和县特色产业多点突破,亮点纷呈。其中,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拓展,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达2473.33公顷,产量达3.64万吨,实现产值1.09亿元。重点推进供港蔬菜基地建设,种植143.33公顷露地供港(出口)蔬菜,培育1557栋设施温棚蔬菜和781栋拱棚蔬菜,成功向泰国等东南亚市场出口民和土豆232吨,货值10万美元,一举打开国际市场。冷水鱼养殖成效初显,持续深化淡水鱼养殖基地产学研合作,优化陆基养殖桶水体循环系统,养殖规模稳步扩大。截至目前,全县有冷水鱼养殖企业5家,建成陆基冷水鱼养殖桶140个,有效养殖水体达9000立方米,虹鳟鱼存塘量达20万尾,产量达50吨,成为特色农业新增长点。
为充分激发产业活力,民和县投入192万元专项资金实施补栏补贴,惠及农户1500余户。畜禽良种工程持续推广,完成牛改良2618头,投资59.68万元调运饲草3315吨,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农机升级提速增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0.11万元、报废补贴资金98.12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51台(套)、报废农机1022台,全县农机总动力达57.7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农业保障全面兜底,积极落实耕地地力补贴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5188.09万元,覆盖71190户农户。种植险承保面积3.8万公顷,养殖险承保2954头,目前累计赔付种植险212.65万元,养殖险赔付37.781万元,为农业生产系上“保险带”,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