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乡村振兴】“点对点”输送,民和220名枸杞采摘工启程海西“淘金”
来源:    时间:2025年08月05日    
图片

图为欢送仪式

“祝乡亲们一路顺风,期待你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平安归来!”

85日上午1130分,在民和县就业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挥手道别中,四辆满载220名枸杞采摘工的客运大巴从民和启程,驶向我省西部瀚海隔壁的枸杞种植基地。

当日上午9时多,走进枸杞采摘工欢送仪式现场——民和县委党校大院,四辆客运大巴一字排开,车身侧面“民和县‘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赴海西采摘枸杞”的红底白字标语显得十分醒目和暖心。

图片

图为准备乘车启程

虽然欢送仪式到上午10点才开始,但务工群众早在9时前就已经到了现场,他们拉着家常,聊着今年的庄稼收成,盘算着去海西如何多挣些收入。

“今年在县就业服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点对点’集中输送枸杞采摘工220人,各乡镇的务工人员都有,主要来自巴州、大庄、甘沟、中川、官亭等乡镇。”此次劳务输出组织单位青海齐飞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生虎一边核对务工人员信息一边说,公司提前已经与格尔木、诺木洪枸杞种植户作了精准对接,今天上去后,明天就可以下地采摘。

图片

图为准备登车启程

来自大庄乡马家川村的马阿西亚,既是诺木洪地区枸杞种植户,也是一年一度的枸杞采摘工。据她介绍,她家10年前在诺木洪承包了20亩土地种枸杞,除去生产费用、用工成本,一年下来每亩枸杞大概有1万多元的纯收入。

“我家的20亩枸杞已经成熟了,今天上去后和家里人先雇工采摘自家枸杞,然后我再到别人家的地里干点采摘活儿,采摘期大约50天左右,去年我在别人家地里采摘枸杞收入8000余元,盼着今年再多挣一些。”马阿西亚笑着说,今年老家的庄稼受旱减产了,想着用采摘枸杞的收入把庄稼里的损失补回来。

图片

图为准备乘车启程

乡村振兴的归宿点在于,让老百姓稳步增收过上好日子。民和虽然是青海东部的农业大县,但劳务输出依然是助农增收的“短平快”渠道。2024年,民和县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5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49亿元。仅今年前17月份,民和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4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06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5%28.69%

海西州是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季节性用工地区。组织农民工赴海西采摘枸杞,是一条转移空间大、就业门槛低、挣钱有保障、农时不冲突、男女老少皆宜的增收渠道。民和县从2010年开始,通过政府引导、经纪人组织和群众自发等形式,每年有大批的务工群众踏上海西的枸杞采摘增收路。

图片

图为县人社部门、就业部门领导送行

今年,民和县就业服务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高效率促进就业增收”的要求,在全方位加力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瞅准海西枸杞采摘这一季节性劳务用工机遇,先后带领劳务经纪企业赴海西诺木洪、格尔木等枸杞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并参加了在德令哈市举办的枸杞采摘劳务对接洽谈会,详细了解今年枸杞种植情况、采摘用工需求、采摘价格信息等,精准对接枸杞采摘劳务用工事宜,为民和县“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赴海西采摘枸杞牵好了线、搭好了桥。

图片

图为采摘工输送客车驶入京藏高速向西而去

时值八月,青海柴达木盆地枸杞进入采摘季节。85日上午,220名民和籍务工群众在劳务经纪人的带领下,奔赴千里之外的诺木洪、格尔木等地的枸杞地里开启为期近两个月的“刨金”之路。

当日上午10时,民和县人社、就业部门在民和县委党校大院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为每个务工人员发放生活用品,免费提供了前往劳务输出地的客运大巴,并就务工期间的注意事项千叮咛、万嘱咐,既要用勤劳双手挣钱增收,更要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句句暖心嘱咐,让每个务工人员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关心与温暖。

上午1130分,220名怀揣希冀的务工群众,乘坐着就业服务部门提供的客运大巴向西进发、收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