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郝志臻 通讯员 李庆业)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县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格局,通过组建精良团队入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构建起“精准调解、快速审判、便民服务”三位一体的基层司法服务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司法服务向一线延伸,实现司法资源与综治力量深度融合。
民和县法院组织3名兼具法律功底与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特邀调解员常驻综治中心,针对邻里关系、民间借贷、劳务合同等高频纠纷,采取“面对面”“背靠背”等多种调解方式,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细致分析矛盾症结,依法依理疏导劝解。今年以来,调解员累计接待群众咨询430余次,成功调解纠纷377件,其中74件纠纷通过“一次调解+司法确认”彻底化解,较以往诉讼途径平均节省时间40余天。
在综治中心设立的速裁法庭,配备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及1名法警,聚焦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争议较小的案件实现快立、快审、快结,平均庭审时长约30分钟。入驻以来,速裁法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开庭审理案件13件,均当庭履行且息诉服判,群众矛盾纠纷解决时间平均缩短近50%,司法公信力与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
针对群众“诉求说不清、文书不会写”的痛点,民和县法院线上线下推广应用67类起诉状、答辩状要素式示范文本,在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窗口安排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提供现场咨询服务,聚焦诉讼请求、争议焦点等关键要素,手把手教当事人正确填写。通过示范文本指引,表格化、要素式示范文本应用率达90%以上,材料合格率从62%跃升至95%。同时,在综治中心设置诉讼服务窗口,引导群众线上线下灵活办理立案、缴费、阅卷等事宜,对财产保全、调查取证等事项“一次性告知”,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在调解、立案、庭审、执行过程中全流程提供帮助指导,开通“电子送达”绿色通道,通过微信、短信、邮箱等方式送达法律文书,成功率达92%,平均送达时间从7天压缩至1天。闭环模式下,90%的诉讼服务事项实现“零跑腿”或“跑一次”,当事人纷纷表示,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省时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