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总堡乡三垣村200亩穴播小麦丰收
来源:    时间:2025年07月29日    

    7月28日,民和县总堡乡三垣村的200亩穴播小麦迎来丰收。连片麦田如金色海洋,饱满麦穗在风中摇曳,两台大型收割机往来作业,农用车穿梭转运麦粒,处处是“颗粒归仓”的忙碌景象。

图片

  三垣村地处民和县南部浅山地区,当地小麦种植以传统撒播为主,存在播种效率低、出苗不均、抗倒伏能力弱、产量不稳定等问题。种粮大户马豪杰回忆,过去人工撒种一亩地需大半天,收获季遇风雨,麦粒掉落严重,令人心疼。

  今年,民和县种子站,在三垣村试点推广穴播小麦种植技术。该技术通过精准控制播种深度、株距和行距,实现“深浅一致、株距均匀、密度合理”。县种子站站长王军介绍,穴播机播下的种子每穴间距12厘米,深度3到5厘米,保证了光照、养分充足和通风性,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前阵子暴雨大风中,周边撒播小麦倒伏,而穴播麦田未受影响。

    

图片

  为确保试点成功,县种子站引进“高原437”“中麦175”等适合当地气候的优质品种,这些品种抗旱、抗病虫害能力强,且分蘖多、千粒重高。播种前,技术人员指导农户调试穴播机;生长期内,定期组织培训,提供施肥、喷药一体的飞防技术服务。马豪杰表示,今年合作社种植的200亩穴播小麦,亩产预计到达1100斤以上,比往年提高近300斤。

图片

 两台“雷沃谷神”收割机在麦田作业,不到五分钟便收割完一亩地,一天能收割200多亩,相当于400个壮劳力一天的工作量。过去人工收割一亩地需2人干一天,还得折腾脱粒、晾晒。如今机械化收割省时省力,脱粒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比人工减少近10%,200亩地可多收近2000斤小麦。

图片

   晒场边,村民忙着摊开麦粒晾晒。村民刘英梅说:“现在农用车直接到田边转运麦粒,省时省力,晒干后入库,心里踏实。”机械化让农民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如今收麦轻松多了,年轻人不用请假返乡,既不耽误务工,又能守好“粮袋子”。  

图片

   200亩穴播小麦丰收是民和县农业科技进步的缩影。近年来,民和县重视粮食生产,推广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统计,今年全县推广穴播小麦4000余亩,预计平均亩产800斤以上,较传统模式增产30%以上。穴播小麦每亩用种量17公斤,比传统撒播节约3公斤,200亩节约600公斤种子;加上机械化减少的人工成本,每亩省近200元,200亩地省成本4万元,总增收超10万元。


图片

  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张全喜表示,明年全县将扩大穴播小麦种植面积,探索“种子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供种、技术、销售,让更多农户受益。下一步还计划引进麦粒清选机、烘干机,打造全产业链,打响“民和小麦”品牌。

  阳光下,晒好的麦粒装袋成垛,收割机仍在忙碌,轰鸣声与欢笑声交织,谱写丰收乐章。三垣村小麦丰收,见证着科技赋能的乡村变革,预示着河湟大地更灿烂的丰收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