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新秋 石军 摄影报道
山川叠翠之间,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松树乡与马场垣乡交界的湟水河段,蜿蜒的河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两岸的田地和林地郁郁葱葱,勾勒出一幅静谧的乡村画卷。
如今,一项承载着沿岸百姓深切期盼的重大民生工程——湟水民和段河道治理工程(店子村至团结村),自2024年11月5日破土动工以来,历经高效建设,主体工程已在今年主汛期来临前告竣,为这幅画卷构筑起坚实的“安澜屏障”。
站在坚实稳固的新堤坝上,民和县水利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健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这片土地免受洪水侵害,是我们的核心使命。”马健介绍道,这项总投资6066.06万元、治理河道总长8.3公里的工程,得益于中央4246万元和省级1213万元配套资金的大力支持。其核心建设内容包括防洪堤主体、防汛道路、退水涵管、防洪堤堤脚防护以及5座视频检测站等关键设施,旨在打造集防洪保安、生态护岸与智慧监测于一体的综合防护体系,成功将关键河段的防洪标准提升至抵御“十年一遇”洪水的水平。
“工程自去年开工,全体建设者克服困难,科学施工,确保了主体工程在主汛期前顺利完成,这为安全度汛奠定了决定性基础。”马健说。项目创新采用分标段同步推进策略,由民和县水利水电建设开发公司承建的一标段率先开工并高效完成。
在标段三的工地上,虽然主体结构已成形,但工人们仍在进行堤顶道路铺设等收尾工作。负责该标段的青海正和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崇燕表示:“主汛期前完成主体结构,意味着我们成功抢在了洪水风险最大的时间窗口前面。现在,我们正抓紧后续配套工程的精细施工,确保年底所有工程内容,包括道路、涵管和检测站,都能高标准、高质量如期交付,让这道屏障发挥出最大效益。”
这道在主汛期前拔地而起的“安澜屏障”有效遏制了洪水对河岸的剧烈淘刷,显著降低了塌岸与淹没风险。更重要的是,它为河道两岸店子村至团结村区域的2682名群众撑起了生命财产的保护伞,守护着24公顷良田和38.93公顷生态林地的安全,同时保障了区域内公路等基础设施的畅通无阻。
“主体工程的提前完工,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为今年安全度汛提供了关键保障。”马健总结道,“整个工程全面竣工后,将不仅大幅提升区域防灾减灾韧性,更能为本地工农业的稳健发展、社会的和谐安定注入持久动力。”
蜿蜒的固滨石笼护岸与青山绿野相映成辉,一条安全、生态、智慧的防洪线已在湟水河畔清晰呈现。这道用责任与汗水浇筑的“民生之堤”,守护着沿岸百姓的当下安宁,更托举着他们对河清海晏、业兴民富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湟水安澜,泽被长远,民和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因这项工程的坚实推进而愈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