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民和县“5·19中国旅游日”暨第五届河湟牡丹旅游季启动仪式在西沟南垣牡丹文化博览园举行
5月18日,在“5·19中国旅游日”前夕,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南垣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上万株观赏牡丹竞相初绽,纷至杳来的游客或踏青赏花,或写生采风,或打卡留影,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牡丹花开竞芬芳,国色天香迎客来”初夏画景。
借着国色天香的芬芳,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文体旅游局和西沟乡政府承办的民和县“5·19中国旅游日”暨第五届河湟牡丹旅游季启动仪式也在这里如期举办,文艺歌舞、上刀山、打铁花等系列精彩活动,为游客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苍华宣布活动启动,县政府副县长付彦龙、县政协副主席徐进成出席启动仪式;西沟乡党委书记赵松海致辞。
据了解,民和县南垣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始建于2016年,共流转土地76.67公顷,栽植油用牡丹200万株、紫斑观赏牡丹105个品种、芍药牡丹35个品种,已建成油用牡丹观赏区、紫斑牡丹观赏区、薰衣草观赏区、桃花岛观赏区及宿根型花卉观赏区,目前已形成“牡丹领衔、百花争艳”的生态景观矩阵。
据牡丹博览园负责人何志栋介绍,目前园内已栽植大小不等的观赏性牡丹5万株,其中已经可开花供游客观赏的有2万株,特别是牡丹树龄达到50年的有3000株、牡丹树龄100年的有1株。
不仅如此,今年牡丹园餐厅还首次推出了牡丹火锅,有燃丹劲辣、花酿番茄、花粉凝香等三种火锅底料和丹花浓酱调料,供游客品鉴“唇齿留香三日余”的牡丹火锅独特的舌尖韵味。
牡丹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历代诗人画家所称颂,也为八方游客所青睐。眼下,民和南垣牡丹文化博览园内,上万株牡丹竞相初绽,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若雪……,一朵朵芳香浓郁,一株株富丽堂皇,慕名而至的游客络绎不绝。
走进牡丹观赏区,一株名为“夏菊”的紫红色牡丹前,两位写生画家一边仔细观察牡丹的形态与色彩,一边尽情描绘牡丹的娇艳与风姿,一笔一划一色中尽显对牡丹的热爱和赞美。
在姹紫嫣红的季节,南垣牡丹文化博览园内还迎来一波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他们穿梭花间尽情寻芳,用镜头定格花开的唯美瞬间。
海东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景鹏表示,今天有20多名省市县摄影家来南垣牡丹园采风,还有13名画家来牡丹园写生创作,就是通过手中的镜头和画笔,定格牡丹的高贵与娇艳,让更多的人感受国色天香的独特魅力。
“听说这里的牡丹开了,还有精彩的表演活动,今天刚好是周末休息,就带孩子过来看看花。”花丛间,游客李女士给打扮漂亮女儿拍照留影,她说,虽然好多牡丹含苞待放,但已经盛开的也十分娇艳,因为来的比较早,还拍到了好几张带着露珠盛开的牡丹,太美了!
图为启动仪式上的“上刀山”表演 拍摄:冶晓艳
今天的牡丹园内,花丛间、栈道上、凉亭下……处处皆是游客身影,他们或结伴而至,或携老挈幼,或随旅行团队。据了解,当日来园观赏牡丹和上刀山、下火海、打铁花等非遗演出的游客达2.1万人次。
南垣牡丹的国色天香只是西沟乡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沟乡紧扣‘一轴两廊’战略布局,坚持农体文商旅“五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南垣牡丹、休闲垂钓、民宿露营、食用菌、油菜花、生猪肉牛养殖等产业蓬勃发展,逐步构建起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康养、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乡村发展新模式。”西沟乡党委书记赵松海说,如今的西沟乡,千亩牡丹绘就绚丽画卷,休闲营地镶嵌于青山绿水之间,非遗戏曲传承文化根脉,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