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活动现场文艺表演
5月13日,在“5·18”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联合兰州市红古区、临夏州积石山县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在民和拉开序幕,通过实物展示、展板推介、陶罐彩绘等方式,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重焕光彩的文物魅力。
图为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彩陶文化
活动现场,来自民和、红古、积石山等两省三县(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文物展板和展出实物,多视角推介了三县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文物资源和出土的珍贵文物,讲解了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让现场观众零距离感受文物魅力的同时,也接受一次深动有趣的文物保护普法教育。观众王先生感慨说,不听不知道,一听真奇妙,一个坛坛罐罐的背后,原来藏着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算是开眼界了。
图为观众仔细打量彩陶实物展品
不仅如此,东垣小学的225名小学生也来到现场参加“手绘彩陶”主题实践研学课堂。现场工作人员把陶罐发放到学生手里后,介绍了厚重的彩陶文化底蕴,并简明扼要讲述了手绘陶罐技巧。随后,同学们仔细打量陶罐上的纹理图案,然后拿起彩笔,放开自己的想象力,用一双灵巧的小手精心绘制起他们心目中最美的彩陶罐。
图为学生手绘彩陶体验
“今天,在老师带领下来这里参加彩绘陶罐实践活动感觉很有意义,不仅学到了课堂之外的知识,也在一笔一划中增强了对彩陶艺术的热爱。”东垣小学四年级同学马子涵说。
图为学生手绘彩陶体验
据民和县博物馆馆长武秀兰介绍,今天是“5·18博物馆日”首场主题宣传活动,接下来还要到喇家考古遗址公园、民和县峡门镇中心学校、兰州市红古区、临夏州积石山县接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深化博物馆教育功能,携手推动三县区文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齐心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博走进生活、深入人心。
图为学生手绘彩陶体验
民和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民和县在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及社会教育等方面积极作为,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深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以新颖形式展现文博魅力。目前,全县拥有886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国保单位3处、省保单位33处,民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达4631件套,珍贵文物超300件。1981年喇家遗址被发现后,经多年考古发掘,出土的“世界第一碗面”将面条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年,“黄河磬王”、大而薄的玉刀等珍贵文物,展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2001年,喇家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