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郝志臻 摄影报道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中等职业教育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课程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开设新兴专业,并始终将学生德育发展置于重要位置,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校园,随处都能感受到活跃的学习氛围与青春的朝气。
每日晨曦初照,民和职校的校园便热闹起来,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各个角落。操场上,同学们或是奔跑锻炼、或是进行晨读,用积极的姿态迎接新一天的到来。“我很喜欢学校的早晨,每个人都精神饱满,感觉未来充满希望。”张同学笑着说。
烹饪和汽修作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
走进学校的烹饪教室里,阵阵香味扑鼻而来。烹饪专业注重实践操作,从食材的挑选、加工,到菜品的烹饪技巧、摆盘艺术,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教师悉心指导。
“同学们,切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法,保证食材大小均匀……”烹饪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讲解。学校配备了先进的厨房设备和实训场地,模拟真实的餐饮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厨艺水平。
这些年,学校的汽修专业同样亮点纷呈。实训车间里,学生们正围着一辆汽车,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着。
“我们汽修专业就是要注重实践,只有多动手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维修技术。”汽修老师说。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汽车构造、维修原理等理论知识,还能到校办企业实习。
除了传统的油车维修外,学校顺应时代发展,引入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课程,进一步拓宽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路径。
紧跟时代潮流,学校开设了现代家政和老年护理等特色专业,课程设置涵盖家居管理、家庭护理、营养膳食、家庭教育指导等多个领域。通过家政服务实习,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服务意识,满足现代家庭对高品质家政服务的需求。
在专注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民和职校始终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课堂上,教师结合时事热点与学生生活,深入浅出地讲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社会责任感。
每天下午上课前,教室里都会响起学生合唱感恩歌曲的声音,歌声与整齐的动作,传递着感恩的力量。一位同学课后分享道:“感恩教育让我懂得珍惜,更明白付出的意义。”
学校还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校园教学楼内的标语均由学生设计制作,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人翁意识。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们走进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地,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和关爱。
民和县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祯仁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密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根据市场与行业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丰富德育内容,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