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三促”开启乡村发展新篇章 |
|
|


□本报记者 郝志臻 通讯员 李淑敏 摄影报道
新春的暖阳,带着蓬勃的朝气,温柔地倾洒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的乡间小道上,驱散了冬日残留的丝丝寒意,也唤醒了沉睡一冬的田野。 在这充满希望的美好时节,甘沟乡各宣讲队怀揣着满腔热忱,带着丰富的政策资讯,穿梭于农家院落,深入到田间地头。他们将一项项惠农政策,化作颗颗饱含希望的良种,精心播撒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之上,开启了一场政策与民心紧密相连的“双向奔赴”,为乡村发展这幅宏伟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开篇之笔。 群众的身影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会坚定地传递到哪里。在甘沟乡静宁村广袤的田间地头,驻村工作队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这一深刻理念。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静宁村驻村第一书记向凌虎声音洪亮地向村民们大力宣传国家政策。他的话语中充满了鼓舞与力量,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到春耕生产当中,确保全村不出现一亩撂荒地。 宣讲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始终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密结合本村的发展实际,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向村民们细致入微地宣讲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求让每一项政策,都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到每一位村民的耳中,剖析透彻到每一位村民的心里。工作队的队员们,不仅专注于政策的宣传,更深入到村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详细了解他们当前的生产动态,以及在春播备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向凌虎满怀期待地向村民们喊话:“乡亲们,咱们就跟着国家政策的指引大步向前走,可千万别耽误了这春播备耕的大好时机!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努力让咱村的粮食收成稳稳当当,更上一层楼,给咱村的经济发展狠狠添把劲儿!” 2月26日上午,甘沟乡联合海东市司法局与市科技局,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政策宣讲活动。 活动现场,街道两旁高高悬挂着醒目的红色横幅,“联点帮扶送温暖,法治宣传促振兴”“‘一宣三促’进乡村,惠民政策暖人心”等标语格外引人注目,营造出浓厚热烈的宣传氛围。工作人员在街道边迅速搭建起临时宣讲台,那一抹鲜艳的色彩,瞬间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大家的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宣讲人员巧妙结合村民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用质朴平实、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普及防范电信诈骗、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等实用知识。 针对村民们提出的邻里纠纷、防诈技巧等问题,宣讲人员始终保持耐心,认真倾听,详细解答,提供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位村民感慨万千地说道:“以前遇到问题,心里慌得很,都不知道该找谁帮忙。现在听了这场宣讲,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也知道该怎么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了。” 为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工作人员还贴心准备了实用小礼品,村民们积极踊跃地参与互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活动结束后,村民们依旧热情高涨,意犹未尽,纷纷围住工作人员,咨询更多的问题,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 市司法局和市科技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把政策宣讲和科技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地法治和科技力量。 当前,春耕的激昂序曲已然奏响,辽阔无垠的田野仿佛一位位翘首以盼的孩子,正满心期待着播撒下一颗颗满载希望的种子。 为确保“一宣三促”工作能够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切实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民和县科协勇挑重担,充分发挥自身科技资源汇聚的独特优势,将一场“及时雨”精准送到了韩家嘴村村民们的手中。 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辆满载农资的车辆稳稳地停在广场中央,村民们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那是对丰收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了解,此次民和县科协向韩家嘴村精心筹备并捐赠了优质“青麦10号”种子2500公斤和高效化肥2000公斤。这些物资被精准发放到每一位农户的手中,确保春耕物资供应一步到位,为村民们的增产增收筑牢了坚实的根基。 “真的太感谢县科协了,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优质的种子。以前我们选种子都是凭感觉,心里没底。现在有了这些专业的建议和优质的种子,感觉种地更有方向,更有信心了。”村民韩富贵满心欢喜地接过“青麦10号”种子,双手轻轻抚摸,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 民和县科协送来的大礼包如同春天里最温暖的那缕阳光,温暖了农民们的心田。有了这样的大力支持,韩家嘴村朝着农业更兴旺、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的目标迈进时,步伐更加坚定有力,也让这片土地上的春耕之歌愈发激昂,丰收的美好景象愈发触手可及。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日,甘沟乡各宣讲队持续活跃在乡村的每一处角落,不断传递政策的温暖与力量;法治的春风将持续吹拂,守护乡村的和谐稳定;科技的光芒也会愈发耀眼,助力农业生产迈向新高度。今后,甘沟乡将紧紧以一号文件为行动指南,将政策的力量化作前行的动力,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奋力奔跑,共同谱写甘沟乡乡村振兴的崭新华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