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海东日报| 总堡大葱喜丰收
来源:    时间:2024年10月17日    

图片

民正在将葱打包成捆

□本报记者 张璐 郝志臻 朱得君 摄影报道
金秋十月,大地流金,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乡的广袤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闻名遐迩的总堡大葱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一垄垄绿油油的大葱笔直挺立、郁郁葱葱,呈现出一幅喜人的丰收景象。
总堡乡种植大葱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数百年前,勤劳智慧的总堡乡先辈们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始了大葱种植的尝试。那时,大多是本地葱,个头比较小。村民们若想售卖,往往需要大清早用驴车拉着去集市。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村民为了将自家的大葱推销出去,不辞辛劳地奔波着。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大葱依然是总堡乡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总堡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这里开始种植钢葱。钢葱个头大,葱白多,品质优良,其口感辛辣中带着甘甜,无论是作为烹饪的调料还是单独食用,都别有一番风味。总堡大葱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不少外省的客商纷纷来到这里订购,不仅提升了总堡大葱的知名度,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走进总堡乡台尔哇村种植地,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弯着腰,熟练地挥动着手中的工具,将一棵棵大葱从泥土中挖出,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丝毫掩盖不住他们的兴奋与自豪。不远处,一群妇女正忙碌地将葱剥去外皮,动作娴熟而迅速。剥好的大葱被整齐地打包成每捆20斤的葱捆,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在展示着这丰收的硕果。
据介绍,今年该村共种植了13.33公顷的大葱。“今年这些葱的亩产最高能达到5000公斤,按市场收购价每公斤4元计算,一亩地收入能达到2万元左右。”据台尔哇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云介绍,为了更好地发展“总堡葱”,近年来,台尔哇村实施了露天大葱种植项目,投资45万元建设了16座拱棚用于大葱育苗,投资55万元为种植户购买配备了13种机械。
正在田间忙碌的种植户李彦强兴奋地说:“今年这大葱长得可真好啊!看着这一捆捆的大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大葱丰收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2023年,总堡乡立足特色大葱种植产业,在三家村加快建设大葱鲜叶初加工厂房,加工厂对采收的大葱去除的一部分鲜叶加工烘干,进行再销售。“如果出现大葱滞销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将全部大葱加工烘干销售,能有效避免销不出去影响收入的情况。”总堡乡组织委员马静说,与此同时,加工厂房旁还建了一座冷库,能有效延长大葱的储存时间,确保大葱在不同季节都能稳定供应市场。这一举措不仅为大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葱丰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可谓深远。大量的大葱销售为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许多农户依靠大葱种植实现了增收致富,盖起了新房,购置了新的生产设备。大葱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运输、包装、农资销售等。运输业因为大葱的大量外运而忙碌起来,包装企业也迎来了业务的增长,农资销售商则因为农民对种植的投入而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为了确保大葱能够及时收获并运往市场,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协调,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输保障。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总堡大葱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采购。一辆辆满载大葱的车辆从总堡乡驶出,奔向全国各地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总堡大葱的美味。
总堡大葱的丰收,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农民们辛勤耕耘的结果。它见证了总堡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总堡乡的大葱将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