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永兰)记者从海东市应急管理局获悉,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个乡镇的改扩建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项目(以下简称应急避难场所),目前已完成工程综合进度55%,全部工程将于2024年12月份建成完工。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海东市提升抵御和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之一。今年以来,海东市印发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一乡一村一策”精准实施避难场所改建工作,在民和县的18个乡镇分批次开展36处Ⅲ级固定应急避难场所的改造、升级工作,全力打造群众“安心港湾”。
据介绍,民和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共涉及官亭镇、总堡乡、中川乡等18个乡镇,主要覆盖安置点、学校、村委会、健身广场等36处,其中34处已进场开工,工程综合进度为55%,其他2处根据实际情况正在推进相关工作。
红卫小学附属幼儿园应急避难场所总占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扩建服务用房为221.46平方米,设置有厨房、应急治疗室、储物间,公共卫生间,建成后可安置本村及周围覆盖村镇3000人避难需求。据民和县川口镇红卫小学附属幼儿园应急避难场所项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该项目已完成梁板柱浇筑和卫生间蹲坑砌筑,当前正在做“女儿墙”,即建筑物屋顶周围的矮墙,主要作用除维护安全外,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屋顶雨水漫流,项目计划2024年10月份完工。
记者了解到,应急避难场所除了统一标识标牌、划分功能区,避难场所内还储备有水、电、床位、食品、药品等应急物资,建成后工作人员会定期进行盘点,检查各类物资数量和性能,并建立物资储备清单,根据需求不断调整、完善物资储备,确保物资储备充足、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