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中心学校板房教室内,学生们认真听讲。
西海全媒体记者 莫青 张继婷
“你要写中国,就不能只写中国。你要写千里神州,万家灯火;你要写五岳雄奇,江河磅礴。你要写中国,就不能只写中国。你要写秦汉的厚重,唐宋的巍峨。你要写中国,就不能只写中国。你要写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这才是我们的中国……”1月2日一早,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中心学校的板房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
这朗朗书声的背后是党和国家的磅礴伟力,也是全国人民的大爱汇聚,28间板房教室整齐排列,温暖的电暖气冲散了寒冬的凛冽。
守候:只等重逢那一刻
新年开学第一天,天蒙蒙亮,官亭镇中心学校门口恢复了往日的情景,学校老师早早等在门口,迎接学生们的到来。
“虽然我们的教室受损了,但是很快我们就有了板房教室,很明亮很温暖,我又见到了熟悉的同学和老师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搬进新的教室,感谢祖国、感谢爱心人士。”六年级(4)班的班长吕保瑞说,地震后他时刻关心着同学和老师的安危,怀着感恩之心,他许下了新年的愿望。
“地震后,我们就守在学校这边,前些日子是排查全校学生的情况,完成排查后,开始线下复学的准备。2023年12月26日,在各方的努力下,28间板房教室用了20个小时全部搭建起来,全体教职工加班加点做着准备工作。”看着学生们全部走进教室开始上课,官亭镇中心学校校长王先真终于舒了口气。全体教职工熬过长夜,等待这一天,只等学生们的到来。
感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同学们,现在我们整理着装、佩戴好红领巾,准备升旗仪式。”六年级(1)班班主任马淑英带领同学们来到操场。
9时,全校师生迅速集合完毕,等待开学后的第一次升旗仪式。6名国旗班的同学迈着正步,护送国旗。听到升国旗奏国歌、少先队员行队礼的指令后,全校肃静,少先队员面向国旗行队礼,高唱国歌,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感恩国家,感恩我们的党和政府,感恩所有参与抗震救灾的英雄们。”升国旗仪式上,王先真这样对全体师生说。
“当看到国旗升起时,我忍不住流下眼泪,是因为感动。有那么多人关心着我们,爱着我们,我们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重新坐在教室里。我们身上穿的棉衣是国家发的,我们吃的粮食也是国家发的,我们的棉被、日常用品都是国家发的。在这么冷的季节,我们没有受冻、挨饿。”五年级(1)班学生陈皓眼含泪水说。
升起五星红旗,升起了师生们的希望。“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灾难面前,我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灾难。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共渡难关,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感慨万千,一个个身影让我们肃然起敬,一份份感动让我们记忆犹新。”在写给抗震英雄的一封信中,学生鲍仙文字迹整齐,感想深刻。
感恩:是信心更是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说,“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我都牵挂在心。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升旗仪式后,28个教学班同上一堂大思政课。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磊给六年级(2)班的学生们上课。“感恩大爱、保护生态、团结奋进,我首先要给同学们讲讲黑夜中点亮明灯的是谁,我们应该感恩谁?”张磊用生动的故事,讲述着地震后党和政府有力的举措。
“中国的大爱总是在实处体现,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这样一个视频,来支援我们的拉面店老板不收一分钱为受灾群众服务,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暖了灾区群众的心,也暖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曹丹给同学们上了第一课。很多个抗震救灾的温暖瞬间变成思政课最鲜活的事例,唤起了学生们不惧风雨的信心和感恩奋进的决心。
“我将来想当一名军人。虽然现在的我们还不能为祖国作贡献,但是只要好好学习,以后一定能报效祖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六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写下了心中的梦想。
这样的信心和决心,在海东市所有震区的学校汇聚。“上好一堂思政课”不仅在官亭镇中心学校开讲,海东市民和县、化隆县、循化县所有中小学校同上了一堂感恩奋进、大爱无疆的思政课,这一堂课生动又真实。
希望:放下心来勇往直前
“请老师同学们放心,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新家园会建好,新教室新宿舍会建好,国家一定会给我们建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新校园。孩子们只管用心读书,我们的身后是强大的祖国,是14亿的中国人民……”大队辅导员马玉梅让学生们安心学习。
地震后,这样的话语马玉梅不仅给学生们说,还在给家长们说。“谢谢老师们的帮助和关心,我们不害怕,我们等待重逢的那一天。”“今天孩子去上课了,我的小卖店也要开业了。”家长群里大家纷纷留言,放下心来勇往直前,复工复市,希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