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海东日报|安置点上飘起“冬至味道”
来源:    时间:2023年12月23日    

□本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饺子熟啦,大家拿上碗筷快来吃饺子……”

“好的好的,来喽!”

……

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初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地震灾区群众迎来了灾后第一个节气——冬至。蓝色的救灾帐篷整齐地排在金田村的坡地上,帐篷外炊烟袅袅,帐篷内火炉上的开水滚滚作响,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当日上午12时左右,在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的临时安置点上,一锅锅热腾腾、香喷喷的水饺正在出锅,村民杨发新在村里的微信群里发送了一条“大家快来吃饺子”的语音信息,收到消息后的村民们纷纷走出帐篷,来到大锅前自觉排队,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口 “冬至味道 ” 。

冬至,不寒。在这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里,一份份热腾腾的饺子,温暖了整个地震灾区。

俗话说“冬至大过年”。冬至,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北方流传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习语。冬至当天与家人一起吃饺子,已是一种习俗。

62岁的马香兰是金田村8社村民,在此次地震中,虽然房子有开裂、倒塌,但所幸一大家子都没有受伤。马香兰和其他村民一样,排队给自己和家人各领了一份饺子。“以前冬至过节都是小家一起,现在是‘大家庭’一起过冬至,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是我吃过最香的一顿饺子。”经过了震后初期的慌乱,马香兰的话语中透出些许淡定和从容。

11岁的杨丽(化名)是中川乡中心学校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听到吃饺子的消息后,她便带着住在同一个帐篷里的小朋友一起前往吃饺子的地方,领到一盒热乎乎的饺子后,没走几步,她们几个小朋友就站在一旁的空地上,开心地吃了起来。“在这个冬至,吃到热乎乎的饺子,我们很开心。”杨丽说道。

22日一大早,在中川乡草滩村安置点内,村民喇金花正在召集10位女性,准备参加武警青海总队海东支队组织的冬至包饺子活动,他们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受灾群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帐篷外,孩子们玩耍着;帐篷里,大家分工协作包饺子。安置点上,处处洋溢着家的温馨。

武警青海总队海东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震发生后,他们就迅速赶到安置点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伙食和医疗保障。“今天冬至,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我们希望能为受灾群众送一些温暖,饺子在咱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有着团结、团圆、美好的寓意,希望大家能尽快走出灾难带来的阴霾,振作起来。”该负责人说。

中午12时许,牛肉饺子冒着热气出锅,受灾群众排队陆续领取这份特殊的冬至“礼物”。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在这个震后的寒冬显得格外珍贵。

67岁的李明花接过孙子端来的饺子吃了起来。“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从未有过这种经历,震后的三天,未敢合眼,一闭眼便是地震时惊慌逃生的场景,直到昨晚才算睡了个安稳觉。”李明花告诉记者,大家都没想到今年冬至依然能吃到饺子,感觉心里很温暖。

“帐篷里的饺子让我很暖心。”

“吃完饺子就不怕冻耳朵了。”

“这个冬至很特别。”

……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在冬至当天,受灾群众一起吃着一碗碗热乎乎的饺子,“吃在嘴里,暖在心里”,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冬至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没有一个冬日不可逾越,没有一次春天不会到来,吃一碗饺子,让我们并肩走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