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海东日报|看!地震中的绣娘们 |
|
|
她们,是飞针走线,用双手撑起家庭半边天的巾帼英雄,在家乡遭遇灾害时,她们挺身而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阿爷,您这个帽子太单薄了,带这个棉线的,暖和一点儿。”

12月20日,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美一村小学的操场上,吉晓玲和员工正在为安置在此的受灾群众分发自己刚刚带来的帽子和棉袜。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6.2级地震造成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草滩村等多个村庄受灾严重。作为临近村庄,美一村小学的学生在进行紧急疏散后,这里成为了草滩村数百位村民的临时安置点。冬日的青藏高原,滴水成冰,如何保暖成为了这场灾难中群众面临的最大困难。吉晓玲是一位从民和三川地区走出来的土族阿姑,这些年她一直积极把青海民间的绣娘们组织起来,把祖辈流传下来的刺绣手艺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面对家乡突如其来的灾难,吉晓玲第一时间询问了身边人现在大家最需要什么?得知这个情况,吉晓玲以最快的时间联系了一批棉帽、棉袜等保暖物品送到了老家。

20日20时许,此时的气温已经是零下七八度了,在中川乡人民政府旁不远处,文青花几人依旧守在街边,准备随时为往来的救援人员送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文青花是中川乡清二村的一名土族服饰非遗传承人,平时和她一起以刺绣致富的绣娘有60多人,在这次地震中该村虽然有房屋损毁,但是人员伤亡并不严重,看到迅速到来的救援部队,文青花她们也放心不少。文青花告诉记者,自地震发生后,这几天运送物资的车辆连续不断地到来,很多人忙着卸物资连一口饭都顾不上吃,看着喝凉水的救援人员,文青花不由得想到了前些天无意放在屋外的水瓶,第二天早上就变成了结实的冰疙瘩。要让我们的救援人员吃口热乎饭!12月20日一早,文青花带领绣娘们在街边支起锅灶,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就餐,一个爱心就餐点很快诞生。“这些锅和灶是这边馍馍铺的,最开始的食材是我们从各自家里拿来的,有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总比大家吃方便面喝凉水好。”文青花说,隔壁餐馆在重新开门后,也加入了进来,让就餐人员可以在室内就餐。20日,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会长苏晓莉一行来到文青花这里专门慰问绣娘,还为大家送上了棉被、棉服和食品等物资。这几天,在三川大地,像她们一样的绣娘还有许多,放下绣针,她们散落在各个安置点上,用自己的双手,和家乡一起共克时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