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落实“五个年”“两行动”】峡门镇:“洋芋蛋蛋”为乡村振兴添“薯”光
来源:    时间:2023年10月27日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悄然而至。走进抓咱村的田地间,村民们都在忙着收获马铃薯。随着农机的转动,一颗颗沾满泥土的马铃薯被挖了出来,这些马铃薯在土壤中静静地等待着挖掘,一颗颗金黄色的“洋芋蛋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们就像隐藏在土壤中的宝藏。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和土豆的香味,丰收的喜悦感染了整个村庄。抓咱村的村支书郭四辈脸上洋溢着笑容擦擦汗水说道:“去年种下了50亩的洋芋,今年比去年多种了近1倍的亩数,收成前景一片光明,实话就把洋芋蛋蛋变成金疙瘩了”。
“以前种洋芋收成不好,地撂荒了都不愿意种,种下的土豆生病遭殃的很多,亏损了不少钱,遇到专业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还不如进厂打工去。”说起马铃薯种植经历,村民苏化欠摇了摇自己的头。过去的抓咱村马铃薯种植面积仅50亩,马铃薯带来的收益寥寥无几。2023年,村支书郭四辈带头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将长期外出务工人员的闲置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整合、统一管理,撂荒山地重新“复活”。同时,积极对接县相关部门,农业技术专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种植技术人员引进抗病毒能力强的脱毒马铃薯,同时积极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抓咱村马铃薯产业从原来的“种着划不来”变成了现在的“香饽饽”。
如今,抓咱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0余亩,成为峡门镇种植面积最大,规模最广的村,马铃薯售出价格从原来的0.6元一斤涨到了1元一斤,一亩地收入四千至五千元,良好的经济效益让很多村民加入到马铃薯种植队伍。去年,马铃薯农户自筹资金达5万余元购买种籽,村民苏刀拉杰说道:“一亩土地能种400来斤洋芋籽,我们购买的洋芋籽部分资金由政府补贴,这大大增加了我们种植积极性,之前我种植的洋芋只能卖0.6元一斤,今年我种的洋芋收益还翻了两番呢”。
当然,抓咱村的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像2022年由于旱情原因,马铃薯生长受到影响,不少马铃薯因为缺水很难冒出绿芽,一亩地才产两千斤左右。郭四辈说道:“去年的旱灾严重影响收成,由于我们这边是山地,无法定期灌溉,只能盼着天下雨,而且这边海拔也比较高昼夜温差大,这些都影响我们的收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踩丰收的土地,手捧沉甸甸的土豆,一袋袋、一车车鲜嫩的土豆映衬着抓咱村村民丰收的喜悦,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感谢政府的支持,今年洋芋产量高质量好,免费给我们提供地膜塑料,除了拿去零售,合作社还联系卖家到田间来收购,实现家门口致富了。”村民苏刀拉杰边挖边竖着大拇指说道。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稳定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技术,打造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当地资源禀赋相匹配、特色更加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添“薯”光,让我们的“洋芋蛋蛋”闪闪发光,让‘薯’光照亮村民的致富路。”村支书郭四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