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文明海东】海东日报| 乡风文明促振兴——海东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    时间:2023年06月13日    

图片

□本报记者 邓成财 摄影报道

初夏时节,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巷道路干净畅通,文明乡风拂面而来,无不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西沟乡抓环境建设,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有效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抓移风易俗,引导村民用实际行动破除陈规陋习,真正让乡村“活”起来,让百姓精神“富”起来;抓为民办实事,全力快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难心事;抓村集体经济,为乡风文明建设夯实物质基础,以产业兴旺带动文明兴盛。

如今,一幅景美、人和、业兴、民富的乡村画卷正在西沟乡徐徐展开。

移风易俗为幸福“加码”

“现在移风易俗在我们农村广受欢迎,也切实把我们老百姓的‘难言之隐’给解决了,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西沟乡麻地沟村党支部书记宁智勇说。

为进一步破除陋习、倡树新风,西沟乡18个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让喜事、丧事有了标准,切实减轻了群众生活负担,受到广泛赞许。作为麻地沟村红白理事会的主要负责人,这几年宁智勇经历的各类红白事都从繁杂的流程、天价的彩礼,变成了简约化的程序和能接受的彩礼。

“挂上几个红绸缎,放点彩色气球,再请上点亲戚,摆上几桌酒席,现在最流行的可是节约型喜事。尤其这几年,县委、县政府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做得很细很扎实,感觉我们麻地沟村也赶上了时髦。”说起这几年村子里红白事的变化,宁智勇欣慰地说。

“刚开始说好的彩礼15万元,可相处下来我觉得这些钱应该用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上,村上的红白理事会也把县上的政策给我们传达了,所以我也积极响应,彩礼只要了6万元。”说起自己当初做出的决定,麻地沟村村民米增山的妻子高娟充满自豪地说,移风易俗为他们在完成人生大事的道路上“幸福加码”。

2019年的“五四”青年节那天,10对新人在西沟乡南垣牡丹园里以花为媒,举办了最有意义的集体婚礼,用互相见证的方式,在最美的风景里共许相伴终身的诺言。

众多事关百姓幸福生活的实事背后,涌动的正是移风易俗带来的新成效。移风易俗的推行重在制度、贵在坚持,同时也要顺应新需求,尽量多为百姓办实事。去年以来,西沟乡红白事简办27起,共节约支出40余万元。

小村庄处处是花香

“你看看这几年的变化,咱村里可是越变越美了!”“是啊,以前车从路上开过去到处尘土飞扬,现在路上干干净净。”“要说啊,咱们可是赶上好时候了!”……谈起村里的变化,西沟乡凉坪村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赞不绝口。

今年,西沟乡以乡村振兴产业提效年为依托,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在西巷村、官地村、凉坪村、南垣村修建垃圾中转站4处,并配备垃圾清运车49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卫保洁效率。

与此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五包”,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党员、志愿者成立18支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小队,通过进店入户开展“最美西沟”宣传活动、环境卫生整治等,带动群众积极支持、持续发挥环境整治综合效益。在复兴、西巷等村充分利用道路两旁、群众房前空地等闲置资源,栽种万寿菊等花卉,打造门前“一米花园”和观赏道路,有效提升乡村“颜值”。

“我们村上还成立了小喇叭宣传队,宣传队的成员都是50岁左右的老党员,他们一边教育引导大家把房前屋后的垃圾清扫干净,一边也会身体力行捡拾垃圾,村民现在都能积极配合、自觉动手,参与到环境卫生的清洁与治理中。”凉坪村党支部书记马玉琴说,现在凉坪村的“小喇叭护卫小分队”共有31人,党员带头,每人分片区进行清扫。

除此之外,西沟乡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人,加强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通过植树造林,分片分阶段种植适宜生存、具有特色的苗木10万余株,绿化面积达55公顷,构建了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西沟。2019年、2020年西沟乡南垣村、凉坪村分别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凉坪村同时荣获“青海民和南大山森林康养基地”称号。

“我们结合各村实际,对森林空隙地密度不够、荒山荒坡达不到30%以上的采取补植补栽。目前,全乡林地面积达2305.94公顷,森林蓄积量为4.9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5.97%。”西沟乡副乡长王小华说。

在西沟乡南方庄村、山庄村千亩油菜花田;大滩、官地等村一望无垠的玉米地;西沟林场内青海云杉、红桦、白桦、落叶松,各种树木层层叠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如今的西沟乡,处处是花香,人人讲文明。

将温暖送到百姓心田

2022年8月受连续强降雨侵袭,西沟乡三方村冶兆录老两口的三间砖木房因紧挨农田,排水不畅,雨水倒灌至房屋,致使房屋墙面出现裂缝、墙皮脱落等问题,经村“两委”排查后,确认属于危房,不能再住人。

“阿爷,您这个房屋今年受雨水倒灌,坚决不能再住了,把这房子拆了以后,旧木头、门窗、砖都能用。我们给您解决急难型临时救助资金,这钱24小时内就能打到您的银行卡里,材料我们上门给您办,不用您跑腿。您呀,就等着住新房吧。”西沟乡工作人员对冶兆录说。

“老两口膝下有两个女儿,都已嫁人,家中公婆和孩子需要照顾,生活也是捉襟见肘。”村委会主任冶一卜拉说,思来想去,还是把老人家接到自己家中居住,向乡党委申请临时救助资金。

得知情况后,乡民政干事第一时间入户核查,发现房子确有安全隐患,到了冬天下雪的时候会更危险,当即决定帮老人建新房并解决了急难型临时救助资金2.5万元。

听到这个好消息后,冶一卜拉立即发动村上年轻的党员群众为老人家盖房,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 11月初老两口住进了新房。

为精准对标群众需求,西沟乡积极排查生活上需要照顾、政策上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体,变“人找政策、单一施救”为“政策找人、综合施救”,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服务质量和效能。深入开展“察民情、听民意、暖民心”大走访及“访民亲民惠民暖民”活动,通过“走村、入户、到人”的方式,深入各村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真正把群众的揪心事办成暖心事、放心事。

截至目前,走访慰问群众5830人,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起,调处化解14起,落实各类保障金和民政救助金1131万元,对全乡符合条件的36户监测户发放到户产业发展补助项目资金54万元,筑牢防返贫致贫底线;争取项目资金对凉坪村182户村民实施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争取民和县东西部协作资金52.47万元为麻地沟村、凉坪村477户村民实施节能减排暖炕项目;完成南垣村480户自来水表安装工程……西沟乡真正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将温暖送到百姓心田里,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夯实乡风文明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是文化繁荣的深厚根基。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重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乡村经济基础的支撑,而村集体经济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经济支撑。

西沟乡在党建引领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风文明建设夯实物质基础,全乡村集体经济总投资共7716万元,累计收益为1064.6万元。

麻地沟村地处脑山地区,全村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2020年起,该村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投资100万元将村上一处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集体养殖基地改建为玻璃温棚,同时购买了种菇设备设施,发展设施农业,并邀请省外具有多年平菇种植经验的“土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2022年1月上旬,温棚内的首茬蘑菇采摘上市。

大棚蘑菇的成功种植,让西沟乡党委、政府和麻地沟村“两委”以及村民对种菇前景充满信心。

“2022年,我们村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资金835万元,流转土地19亩,实施麻地沟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项目。”宁智勇说,建设了冬暖式现代日光温棚5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车间1处,及保鲜库、冷库、产品展示厅、原料堆放场等配套设施。目前,建成的5栋日光温棚可容纳菌棒15万个,现已加工菌棒6万个,日产平菇约300公斤,计划年产鲜菇380余吨,预计实现年产值225万元,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5个,净收益可达30余万元。

从村集体经济破零到发展壮大,麻地沟村并非个例。

凉坪村过去是一个村集体经济“空白村”。近年来,依托乡村振兴政策扶持,2017年,凉坪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青贮饲料加工厂建成落地,当年租赁收益达4.2万元。紧接着入股光伏电站项目,争取中央财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购置工程机械出租,修建凉坪村游客接待中心、民宿客栈等,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力受益。

据凉坪村村委会主任马成俊介绍,该村用收益聘用了13名长期性公益岗位人员,连续三年每年拿出2万元收益资助困难大学生,连续3年给全村460余户群众按照每户60元的标准补助自来水水费。这些“红利”让群众共享了村里发展的成果,提升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也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西沟乡党委书记李建英告诉记者,西沟乡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滚动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在凉坪村投资乡村振兴试点村资金430万元,打造树屋乐园营地一处;在南垣村投资乡村振兴试点村资金460万元,整合中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修建休闲垂钓中心和接待服务中心;在复兴村投资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修建“黄河彩篮”灵芝菌棒加工车间一处;在山庄村投资139万元,修建完成食用成品油加工车间项目。

同时,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确定“一轴两廊”发展布局,即以绿色生态发展为主轴线,打造了以麻地沟村食用菌种植、山庄村千亩油菜花种植、复兴村生猪养殖、三方村肉牛养殖为主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廊道,以南垣村牡丹园、休闲垂钓鱼塘,凉坪村烧烤营地、树屋乐园营地等为环线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廊道,2021年以来共实施乡村振兴项目4个。

阳光田园,诗画乡村。如今的西沟乡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产业兴旺,处处焕发出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