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古鄯镇下好“五步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
|
|
近年来,古鄯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省委“六个一”工作要求,以“五个年”活动和“两个专项”行动为契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党旗红、农村美、产业兴、乡风正”的美好画卷正在古鄯徐徐展开。
坚持“领”字当头,下好组织振兴“先手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五个年”活动和“两个专项”行动为契机,以村级阵地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设立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图书室,更新党建文化墙、公示栏、宣传栏,实现了有活动场所、有党群办公室、有工作制度、有党建档案、有党建图版、有信息技术设备、有党建书刊、有党务公开栏的“八有”目标,为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坚持“育”字为要,下好产业振兴“致胜棋”。矢志不移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根基抓紧抓实,采取有力措施,谋项目、找出路,牢牢把握政策机遇,建成停车场、滑索、民宿等项目,由七里花海承包运营。甜糯玉米加工、刺绣等产业欣欣向荣,田园综合体、红花种植、农业设备购置等项目倍道而进。积极壮大集体发展项目,通过股份分红、发展物业、兴办实体等方式,实现累计收益741.1万元,其中,柴沟村、古鄯村等19个非贫困村100万元村集体发展项目,累计收益171.7万元。坚持“用”字为径,下好人才振兴“关键棋”。坚持以人才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定期组织村干部能力培训,提升村干部干事能力。多形式、多渠道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产业培训,提高职业农民队伍综合素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和乡土人才库,鼓励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大学生、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与村民共建共享共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坚持“恒”字为本,下好生态振兴“长远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按照“抓点、连线、成片、促面”推进思路,在全镇不间断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1年以来,共实施了李家山、后山、古鄯等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598户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新建卫生厕所319座。坚持“荣”字为重,下好文化振兴“融合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家庭教育服务站为依托,通过广泛宣讲、文化活动、培树典型等方式,弘扬文明新风。2022年全镇共评选“好媳妇”1名、“最美家庭”2户、“绿色家庭”10户,五星级文明户86户。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26个、志愿服务小分队14支、家庭教育服务站25个。同时,积极发挥村规民约自律规范作用,支持红白理事会等倡导良好乡村风气功能,引领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