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乡村振兴】海东日报| 桃树林下编织幸福未来
来源:    时间:2023年04月12日    

图片

□本报记者 郝志臻 张璐 摄影报道

近日,记者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桃花源景区看到,村民们正在有序领取桃树苗,好多块地都新栽植了桃树幼株,还有村民正在栽种浇水。

“今年我们计划栽种桃树1.1万株,这些天树苗已经陆陆续续到了,村民们的热情都很高,已经栽得差不多了。”下川口村委会主任杨双红告诉记者,桃树的补栽是去年村上争取到的乡村振兴项目,预计栽种桃树3万余株,去年已经栽种了2万株,剩余的部分将在这些天种完。

天路桃源,魅力民和。每年四月下旬下川口村桃花烂漫,十里古垣被粉红色的桃花所浸染,桃林下各地游客络绎不绝,这千亩桃园,成为民和县的一张旅游“金名片”。

下川口村有着上百年的种桃历史,据老一辈村民回忆,这些桃树并非当地的土生树种,是他们的先祖在洪武年间从陕西迁来此地时,每年借助回乡祭祖之机,一株一株带回来的。

“最初,祖先们都是把树种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用来售卖糊口,后面树渐渐多了才开始在湟水河沿岸栽植,形成了一片桃林,渐渐地每年四月都会吸引一大批人前来。”杨双红说。

记者了解到,桃树的寿命比较短,在北方高原地区的最佳生长年限大约20年左右。前些年下川口村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们年事渐高,许多桃树因为疏于照料生病、坏死,桃林也变得萧条。

近年来,民和县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桃花源景区,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和恢复,如今下川口的桃树正在逐渐重现往日风姿。

民和县在下川口村现有桃林基础上补植补栽桃树50公顷共3.15万株,还投资修建了小木屋、商贩摊位、网围栏等,对景区内的道路进行彩色喷漆,划定停车场标示线,安装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及岗亭等,为桃花源景区提档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春季赏看桃花,秋季采摘桃子。下川口的桃树并不是观赏性的桃林,而是实实在在的“结果大户”。在桃树彻底长成后,每亩桃林每年能结果5000斤左右,按照近几年的市场价格可以带来2.5万元的收入,比一般农作物的价格要高上许多。

村民冯镜德告诉记者,前些年因为交通不便,桃子成熟后来不及售卖就会坏掉不少,许多村民就只能砍树种其他作物,这几年打造桃花源景区以后,每到桃子成熟的时间,大量游客都会前来采摘,根本不愁销路。今年补栽的时候,自家又补栽了0.2公顷。

据杨双红介绍,桃花源景区在实行了特色桃产业改造提升项目后,目前有秦王、阿部白、中油8号、中油16号、中油18号、黄蜜桃0号、黄蜜桃2号7个特色桃树优质品种,桃林面积约80公顷。

新的一年,天路桃源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客,勤劳的下川口人正在桃树林下编织着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