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近年来,大庄乡党委、政府聚焦人才振兴,以“助、培、引”三字诀赋能乡村新篇章,帮助广大群众拓展养殖品种,改造标准农田,确保农民基础性收入稳步提升,强化技术培训,多频次精准衔接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精深培养乡村干部,提升工作能力,拓展眼界拓展思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服务工作,筑巢引凤,围绕种植、养殖等发展需要,广泛引进各类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无限活力。
拉一把、推一把,“助”其早日奋斗奔小康。大庄乡为浅山地区,自然禀赋差,种植、养殖业成为广大群众为数不多的增收渠道,由于长期缺乏技术引进、养殖品种单一、销售渠道不广,难以机械化种植,规模化养殖,农民增收问题成为“老大难”问题。面对困境,大庄乡通过多种方式破茧而出,克服困难。一是大庄乡聚焦耕地改造、养殖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等发展方向,靠前谋划部署,积极争取项目。2022年大庄乡建成标准化农田5500亩,基本覆盖全乡15个村养殖项目落地3个,建成后羊出栏率每年将达到3500只以上。同时,为更好规避自然灾害、病虫灾害导致的损失,大庄乡党委、政府不断织密农业保险“防护网”,搭台做媒,联络保险公司与广大群众,确保应保尽保、应赔尽赔,破解广大群众“看天吃饭”的困局,极大增强了广大群众规模化种植的信心。二是多措并举确保广大群众基础性收入稳打稳扎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广大群众工资性收入破零成为大庄乡党委、政府重点关注的任务。以往的外出务工具有季节性、短期性、技术性不强的特点,创收增收作用不大。近年来,大庄乡积极开展各类理论培训、技能培训,激发广大群众内生动力,营造奋斗也是一种幸福的浓厚氛围,加大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工种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培训内容与农民工意愿相衔接。截止今日,开展培训5场130人次。
点一句,带一段,“培”其早日勤勉谋发展。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在基层落实的领路人和领航标,其发挥着头雁作用,涵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头雁队伍是加快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是厚植为民情怀,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在农村,上到耕地、宅基地、牲畜健康、供电供水,下到婆媳关系、邻里关系、政策解读、问题解惑,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最根本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只有扭住这些关键,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村民的事情真心办、真心帮,才能融入到村民中去,凝聚合力,达成共识,全力以赴解决好“人”的问题。二是增强抓落实能力,当好服务行手、业务能手。基层干部直接与农民接触,直接面对农村的各种具体事务和问题,其工作能力、作风态度,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基层干部只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作风建设,才能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助推富民兴业。真心请,虚心邀,“引”其早日扎根得效益。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大庄乡乘乡村振兴东风,先后布局种植、养殖项目,积极衔接沟通,助推项目落地。一场别开生面的项目承包会议在东山村如火如荼开展,东山村“一村一品”养殖项目落地后,如何高效运作该项目、如何以该项目辐射带动东山村养殖产业成为东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头疼的大事。经过多轮协商,项目承包协议成功签约。点点微光,聚而成炬。大庄乡热情欢迎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用点滴努力建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