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总有那么一些人站在最前面、冲在最前面,抗起的是使命担当,肩负的是重托与信任。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他们用自己最坚定的理想信念,将智慧和汗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
他们是平凡而普通的共产党员,是村党支部书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初心使命。
自“无疫社区(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官亭镇14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凝聚“红色力量”,积极带领广大群众投入到创建工作中,为民解忧办实事,将“无疫社区(村)”创建与服务群众工作同步推进、同步落实。
牢记使命使命,当好称职“守门人”的老支书
“我年龄大了,别的事我干不了,但在村口服务点值个班,当个守门人还是没有问题的。”别落村卸任老支书马学忠说道。面对村内疫情防控人手不够的窘境,他主动请缨、率先作为,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主动承担了村疫情服务点值班值守的工作。
马学忠说,“作为一名有23年党龄的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早已在我的心中深深印刻,不问苦累、不问险阻,只要组织需要,我就应该顶上!”
“您好,请扫一扫健康码和行程卡,并登记相关信息……”“您好,请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疫情服务点值班人员,是“外防输入”的践行者,作为守门人,是守护全村人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在这个重要节点,马学忠严把入村关口,出入登记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刚开始,有人说他太认真,大家都是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必如此严格,要是撕破脸就不值得了。他只撂下一句话:“宁愿人说我不近人情,也要坚决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确保全村村民的健康安全。”
退休不褪色,防控走在前。在官亭镇,像马学忠这样的卸任老支书还有很多,他们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亮明身份、挺身而出、稳定民心,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在“无疫社区(村)”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扬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民排忧,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的村书记
“噩耗传来,我一时手足无措,要不是有你们的帮助,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官中村村民张晓琳激动地握着官中村党支部书记易玉香的手说。
日前,张晓琳家有亲属在西藏去世,西藏当地派出所联系到官亭镇派出所,官亭镇派出所联系村党支部书记一同到当事人家中告知此事,“拉萨那边要求死者家属前往西藏办理相关手续。”但是,疫情之下,出镇都不方便,如何到达拉萨变成一道难题。
官中村党支部书记易玉香开始想起了办法,最后联系到一位在西藏开商铺的远方亲戚,积极沟通了解西藏的疫情形势及出入政策。考虑到种种原因,易玉香耐心做着张晓玲的思想工作:“亲人去世,我们很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但防疫的特殊时期,能不能让亲戚代理办理相关手续呢?这也是为了大局着想。”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村干部立刻联系了包片领导,通过与西藏当地派出所沟通,得到了“可以办理,只要有委托书和公证函就行”的明确答复。
面对群众无法解决的事情,易玉香主动作为,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办,到镇司法所准备委托书、到镇政府开具相关证明,最终帮助张晓琳一家圆满办理了此事。
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基层党支部书记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易玉香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赢得了群众一致赞誉。
急群众之所急,乐为群众跑腿的村书记
早上天刚蒙蒙亮,先锋村的村道上,一辆三轮车正在平稳地向官亭镇街道方向驶来,车上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先锋村党支部书记秦德福,另一个是村监委主任吕相才。他俩今天是带着村上物资采购任务来的。上午10时左右,车里装满了米面油、蔬菜、鸡蛋等物资,他俩又马不停蹄踏上了返程的路。
“秦书记,你们来得可真及时,白菜、土豆都要吃光了,今天买来这些东西,比给我买年货还高兴啊!”当先锋村党支部书记秦德福给正在居家隔离的张大妈送去几袋新鲜蔬菜和一桶油时,张大妈隔门高兴地说着感谢的话。
为了保障居家隔离人员及一些留守老人、儿童的正常生活物资,秦德福书记第一时间组织村内志愿者在做好防护后,挨家挨户统计需要的生活物资,集中到镇上一次性采购,所有物资按原价给乡亲们发放,不赚村民一分钱,切实解决了生活物资保障的大问题。
秦德福说,“在特殊时期,我们要理解村民们自觉在家隔离的不易,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倾听民声、回应关切,全力保障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就医需求,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必须要做好做细做实,确保留守群众及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不受影响,一如往常。”
在“无疫社区(村)”创建的过程中,每一个身影,每一段故事……每个人都迸发出“疫”常明亮的光芒,点点星光汇聚起强大的抗疫力量,温暖了这座小镇,也留下了共克时艰的难忘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