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民和县坚持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围绕各类劳动者的求职就业需求,组织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就业政策宣传和服务活动,全县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渠道持续拓宽,基本实现“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
截至目前,全县新增就业19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实现收入11.5亿元,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宣传政策,搭建桥梁,提供就业“指南针”。坚持把打通就业信息壁垒作为稳就业的先导条件。积极与县内外企业联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复工时间、用工人数等信息,通过“人社通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用工信息、就业创业政策等相关内容,持续提高群众对就业创业政策信息的知晓率。同时,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先后举办民和县202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和高校毕业生线上专场招聘会等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16场,459家企业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1690个,304名求职人员与用人单位达成了意向性协议,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效保障。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练就就业“真本领”。坚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稳就业的关键举措。深入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摸底,详细掌握全县用工市场需求、劳动力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组织开展针对性强、就业面广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切实提高城乡劳动力技能水平,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1838人次,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6.55万元。特别是180名易地搬迁群众借力叉车驾驶员培训、焊工培训中式烹饪+创业培训和装载机驾驶员培训等,实现就业42人,开启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和实现重点人群就业双赢的新篇章。
拓岗开发,优化服务,送去就业“及时雨”。坚持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稳就业的重要途径。以打造“民和订单劳务”品牌为引领,依托县内实力强、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务资源合作交流,为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者搭建供需平台,建立“岗对岗”输送清单,实行“点对点”劳务输送。累计向江苏盐城东台科森、湖北武汉富士康等17家企业输送务工人员1468人,组织输送赴海西采摘枸杞务工人员839人。同时,充分利用滨湖、民和两地劳务用工信息共享平台,加大东西部协作政策宣传,引导动员富余劳动力到江苏省企业务工增收,累计向江苏省企业输送务工人员40人,并按政策规定为符合条件的32名脱贫劳动力发放东西部协作务工补助资金16万元。
精准施策,帮扶助力,吃下就业“定心丸”。坚持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作为稳就业的坚实保障。扎实做好拓岗开发,严格落实《民和县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公益性岗位人员情况核查,确保把真正困难的人员安置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目前,全县共安置公益性岗位603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数据库,为1800余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代管服务。同时,加快兑现各项就业创业惠民政策补贴,支出就业补助资金2106.11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笔190万元,贴息创业担保贷款84笔6.8万元,兜牢了民生保障底线。(编校:凌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