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第一书记在基层】峡门镇甲子山村第一书记康宜斌的“3年+”
来源:    时间:2022年10月05日    

2020年,在省人行中支工作的康宜斌主动请缨,翻山越岭到民和县峡门镇甲子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一待,就是3年多。康宜斌说:“自从开始驻村,他就和时间赛跑,就想抓紧时间为乡亲们多做点实事”。驻村三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揣一心为民的党员本色扎根甲子山村,带领工作队员在甲子山村进村入户,了解实情,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解决点点滴滴的群众困难,真正担负起了作为一名第一书记的使命担当,田间地头有他们的足迹,走村串户有他们的身影,家长里短有他们的声音,谋划未来有他们的思路……
翻开环境整治“新的一页”
清理排水沟里的枯树枝、捡拾村头巷尾的塑料袋、铲除道路两侧的杂草、整理房前屋后的柴草堆……连日来,甲子山村第一书记康宜斌带领工作队员及村“两委”,将“学史力行”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首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康书记说。他积极协调西宁人行中支为甲子山村的人居环境建设添砖添瓦。出资16万元,组织完成村委会、党员活动室、村民会议室和图书室的制度、宣传栏上墙,建设广场电子屏、购置电热器、全村监控摄像覆盖;出资8余元用于村史馆建设和“感恩碑”、篮球场建设;出资4万元建设村委广场及新农村建设,制作乡村振兴海报,广泛张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画片,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塑造文化村落。
动员群众从裸房整治、巷道净化、空地绿化、庭院美化、禽畜圈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初步实现人居环境整治由过去“被动”整治向“互动”治理转变,扎实推进甲子山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提升。
点亮群众心中“那一盏灯” 
康书记在走村串户、熟悉村情时发现,甲子山村部分道路没有路灯,一到夜晚群众进出很不方便,他便和甲子山村“两委”商量,把实施村庄“亮化工程”作为惠及民生、造福村民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群众利益无小事,我村康宜斌书记带领我们推进这项民心工程,我们勒紧裤带也要把这一件实事做好。”甲子山村村委会主任李善云说。在省人行的帮扶和康书记、村两委的努力下,10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就很快就安装成功。现如今,每到茶余饭后的傍晚,孩童们在塑胶运动场地嬉戏奔跑、村里的运动健儿在明亮的篮球场挥汗如雨,村民们聚在门前巷道唠家常、踢毽子,整个甲子山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过去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村民们早早就上床睡觉了,后来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大家夜晚出行方便了很多,晚上咱们甲子山村广场可热闹了!”甲子山村党员岳周本开心的说到。
发展特色产业“这一要务” 
走进峡门镇甲子山村,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之间,厂棚林立、格外醒目,不时有村民从大棚里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这就是甲子山村主要产业——民和县山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生猪养殖场。
民和县山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正是甲子山村现任村委会主任李善云,他于2012年成立合作社后,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短短几年时间,合作社已经发展壮大起来,康书记实地督导养殖场周边环境及镇政府先行投资建厂基础后,协调西宁中支专项投资37万元与合作社签订养殖厂租用合同,按照“三年保产业五年见分成”的标准和“头三年脱贫户,后两年全体村民分红”的实施方案执行,对甲子山村开展“持续三年后续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现在除了养老金,每个月还能从合作社拿到分红,”说到这里,甲子山村贫困户董一旦才郎喜上眉梢。现如今,甲子山村合作社流转土地900余亩,建立1500平米的生猪养殖厂房并带动董一旦才郎15名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入股到合作社进行分红收益,30多户到合作社学习养殖技术,以点带面,盘活了整村经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负责人切实发挥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带领甲子山村群众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下一步,甲子山村将持续推动项目带动、产业先行,坚持“软”“硬”并重,整体推进,全面铺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解决村民生计“一大难题”
“六月,最近还好吗?”康书记走进一户村民家,开口便问。胡六月热情的迎上来,笑着回答;“现在啥也不愁,日子好得很!”胡六月是村里的脱贫户,康书记在走访时发现,胡六月家中生活拮据,没有固定收入,他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研究帮助解决问题,并为她争取到上海外汇交易中心捐款5000元,为胡六月家搭建养鸡棚并采购养殖幼鸡,解决了胡六月家庭除种植外无其他收入的难题。
三年的工作中,康书记带领工作队员有针对性的采取“一户一策”帮扶措施,为精准帮扶想法子、找路子、出点子。给退伍老人积极落实民政、残联等民生重点部门帮扶政策;对两名小学生持续近3年单独帮扶,并积极协调联系相关企业出资,向峡门镇辖区学生捐赠校服784套;连续3年为贫困户缴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50%的费用。
甲子山村驻村工作队员巨玲玲说:“没见过这么‘犟’的书记,急性胆囊炎手术第三天就奔赴工作岗位”;甲子山村“两委”说:“遇到这样的驻村书记,是我们村干部更是我村村民的福气。”甲子山村民说:“我们的康书记真真正正给咱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呢!”一趟趟走家串户,关心群众苦乐冷暖;一次次交流谈心,倾听村民心声诉求,一回族辛勤奔波,真心真情为民办实事;一个个为民项目,亲力亲为振兴乡村。康书记老说驻村工作就像是一块试金石,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操守,自从担任甲子山村第一书记以来,康书记真心实意办好驻村每一件事,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