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民和县聚焦重点人群、聚力技能培训,县内外全力输送,落地落实惠民惠企政策,真正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力以赴稳就业,千方百计促就业。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7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4人。
就业创业“添动力”。一是围绕高校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扎实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各类重点群体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全县新增就业876人,各类失业人员就业33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公益岗位安置共593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3万人次(其中:县内输出1.1万人次,省内跨地区出2.2万人次,省外输出2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51%,实现收入6亿元。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次。二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活动。积极与县内外企业联系协调,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先后举办了民和县2022年就业援助月、劳务招聘会、“春风行动”暨无锡市对口帮扶劳务招聘会等线上线下专项服务、残疾人就业帮扶及民营企业招聘等专项服务活动8次,240多家企业为我县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907个,200多名求职人员与用人单位达成了意向性协议,搭建起“民”“企”沟通桥梁。三是优化创业环境,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服务,努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出就业补助资金943.5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笔50万元,对创业担保贷款贴息31笔1.9万元。
人事人才“添活力”。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依法依规进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及时兑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政策红利,不断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激情,提升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完成2021年度全县6194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备案和2021年度同工同酬人员的分配工作。完成民和县2021年第四季度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跟踪审计问题整改工作。扎实开展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级并行工作,现已进入事业管理岗干部考察阶段。二是调整编外聘用人员工资标准,完成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勤人员基本工资调整和离休人员增加离休费及预发基础绩效奖和离休人员预发补贴工作,规范了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工作,增加退休人员统筹外生活补助。
社会保险“添助力”。优化社保经办方式,社保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一是规范社保档案。对历年来各类历史档案进行全面整理并归档入库。截至目前,共整理2021年各类档案501卷17459件;二是开展新业态人员优先参保宣传活动。对快递“小哥”优先参加工伤保险进行全面宣传,督促快递“小哥”应保尽保。三是持续扩大全民参保。通过制作社保政策短视频、业务经办“明白卡”等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保率。截至目前,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394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7.8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0237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07778人,工伤保险参保2644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3.51%,失业保险已参保1092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55%。四是着力提升社保基金管理水平。全面抓实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工作风险排查,规范社保基金和社保卡管理。截至目前,追回已死亡19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11.27万元,120名已死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34.88万元。
劳动关系“添稳力”。强化劳动监察仲裁,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一是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工作实效。在根治欠薪工作上,力求向“多元性”转变,增加劳动合同签订、休息休假规定执行、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等内容。检查方式由注重听企汇报、查看资料向深入车间、工地、个体户一线实地查看。二是开展专项整治,保障合理权益。以工程建设领域等易发欠薪行业为重点,对欠薪问题实施专项整治,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共检查用人单位47家(次),涉及农民工3120余人,督促协调用人单位发放农民工工资1152万元,涉及农民工981人,处理网络舆情4件,12345市民热线转办案件65件,办结12333欠薪线索86件,做到了欠薪问题动态清零。三是推行“互联网+调解”网上办案,仲裁调解水平不断提升。我县8家基层调解组织已全部在“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注册。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申请案件26件,立案24件,结案17件,庭前调解2件,涉及劳动者26人,其中调解处理案件8件,裁决案件9件。同时,完成了8家基层调解组织成员的调整。
拉面经济“添合力”。为新开26户拉面店发放一次性首次奖补14万元,对5名“带薪在岗实训”人员发放补贴6万元,开展拉面(餐饮)相关技能培训9期350人/次。对因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100户拉面经营户发放慰问金10万元,联系四千年喇家等爱心企业为上海拉面经营户捐资7.3万元,组织干部为民和籍省外务工经营困难人员募捐2.14万元。(编校:马宏明)